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偷税与漏税的区别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偷税与漏税的区别 第1张

偷税和漏税怎么区分

什么是偷税漏税 偷税和漏税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1.“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行为

2.两者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

(2)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三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法律主观:

区别:主观要件不一样,欠税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征收法律 法规 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是故意行为。漏税指无意发生的少缴税款行为是过失行为。偷税指故意的少缴或不缴税款的违法行为,是故意行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与漏税的区别


偷税与漏税的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偷税是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漏税是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2、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处理上也与偷税不同;
3、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需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并加收一定的滞纳金;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处以罚款外,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一律不能认定为偷税;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缴或少缴税款,也不能一概认定为偷税,还要注意从主观上进行甄别。因为主观上的区别才是偷税与漏税的本质区别。实践中,还有一种“明漏暗偷”的情况,即纳税人采取法定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但一旦被税务人员查出,则以业务不熟、工作过失或对税法及财务制度不精通为由加以搪塞。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认定:一是从客观行为上判断。如行为人有伪造、变造、隐匿账簿、记账凭证的行为,可以认定行为人是偷税。当然,对于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和虚假纳税中报无法在客观方面加以区分,就不能据此认定其是偷税行为。二是从事后态度上判断。对漏税行为,行为人一般都能主动承认错误,并补缴税款;而偷税行为人往往会百般抵赖,只有在证据确凿,要追究其责任时,才会补缴税款。当然,这种区别是相对的,只能在定性中起参考作用,认定是偷税还是偷税综合考虑。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例如,漏税行为发生后,漏税者自己发现或由他人告知,但漏税者不予主动改正,而采取欺骗手段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所漏税款,漏税行为就转化成为偷税行为。这种情况完全符合偷税的构成要件。但是偷税行为不可能转化为漏税。这是因为偷税行为完成以后,犯罪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逆转可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别认定为自首或者其他犯罪情节,减轻其刑事责任。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当前,有些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对于漏税有不同认识。一些税务机关存在把漏税刑事化的趋势。这种只重视打击,不注重保护的倾向是不利于经济建设的。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纳税人并非故意而是因为不熟悉税法或粗心大意而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况。

法律依据:《税收征管法》第52条第2款也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末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偷税与漏税的区别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偷税与漏税的区别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