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MacMini(M4芯片)卖的是真便宜,相信有很多朋友已经入手或者打算入手,但丐版M4有个最大的问题,大容量版本依旧贵上天,如何有针对性+性价比的扩容是个大问题。
本文和大家分享三种为MacMini扩容的方案,包含抄作业级别的实操教学。
本文概览
首先为还没入手的朋友解释下为什么需要扩容,毕竟会有人觉得iPhone手机256G就够了,MacMini应该也一样:
- 如果是常规家用,MacMini是需要安装微信、QQ等软件的,这些软件本身+缓存会比手机版本大很多,更别说Steam、Photoshop等游戏/软件了。
- 如果是生产环境,扩容重要性应该不用我多说,比如后期修图和剪辑视频,用户需要相当多的存储空间放素材。
用户需求不一样,对读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并不是单纯的增加容量就行,所以了解不同方案的区别很有必要,可以收藏下本文,后期到存储瓶颈,拉出来抄作业就行。
放一下本文的三种方案实际读写数据对比图,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吧,各有适合的场景,不是速度越高=方案越好哈。
特别说明:这里的数据特意模拟了实际使用,NAS一直在跑下载,所以测速没到理论最大的125MB/s,其他俩数据也是一样,测试时在安装软件,实际速度应该更高一些。
方案汇总
Macmini(M4芯片)扩容共同三种主流方案,简单介绍下各自的优缺点,具体看下面的详细介绍,按照理论传输速度从低到高排序:
- 方案A是网络挂载第三方存储设备,优点是不需要物理操作,有额外高阶管理功能,缺点是得额外买个NAS,传输速度也会受网络限制,适合有大量数据做冷存储的用户。
- 方案B是将数据或者系统迁移到USB存储设备上,优点是传输速度足够快,操作足够简单,缺点是稳定性存在风险(传输线可能会损坏),适合需要安装较多软件的用户。
- 方案C是物理更换原装硬盘颗粒,优点是出问题几率几乎为零,缺点是走官方保修麻烦,可能会被拒保,适合买来当做生产力环境的用户。
这里说的比较笼统,细节看下面的方案介绍,当然,富哥建议不要这么折腾,建议一步到位买高配版本。
方案A-NAS扩容
下面案例设备并非唯一选择,原理是相通的,老NAS玩家看重点即可,新司机可以直接买同款抄作业。
一、方案介绍
由于多了NAS这个多功能设备,所以这个方案特点很明显,就是省事:
- 最大优势当然是更好的打通多设备进行管理,其他电脑、手机和平板都能共享文件,并且高阶管理更方便,比如影音墙、照片整理等等,这点方案B和C都做不到。
- 第二个优势是扩容成本相对较低,毕竟网络带宽在这儿,匹配的存储硬件就是机械硬盘,单说MacMini扩容,1T的固态硬盘够买一块10T的机械硬盘了。
- 第三个优势是数据更安全,且不说NAS自身的防护,MacOS的时间机器(全盘备份)基本是必用功能,搭配NAS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 如果是绿联云这种有Mac客户端的NAS,使用起来会非常简单,一个客户端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不需要像本段的前两个操作那么麻烦。
如果您的存储数据非常多,方案A就很合适。
这个方案的缺点同样明显:
- 第一个缺点是传输速率限制,最丐的MacMini只有千兆网卡,也就是最高125MB/s的传输速率,而NAS正常是2.5Gbps,也就是说会出现跑不满的情况。
- 第二个缺点是设备采购成本,虽然机械硬盘便宜,但起码得有一台NAS,本文案例选择的是目前卖的非常便宜+上手难度极低的绿联NAS。
NAS的学习成本倒是不用担心,毕竟直接抄本文作业就行,毫无难度可言。
关于上面提到的传输速率,正常有三种拓扑可选:
- 第一是千兆环境,对应125MB/s的最大传输速度,正常千兆丐版MacMini+任意路由器+任意NAS就行。
- 第二是5Gbps环境,对应625MB/s的最大传输速度,建议搭配是千兆MacMini+带5G网口的拓展坞+双2.5G网口NAS+SATA固态硬盘,其中拓展坞直连NAS,NAS开动态链路聚合,MacMini用自带千兆或者无线网连路由器就行。
- 最后是万兆环境,对应1250MB/s的最大传输速度,建议搭配是万兆MacMini+万兆路由器+万兆NAS+PCIe3.0固态硬盘。
如果这段看着比较头晕,先点个关注,下一篇MacMini搭配硬件的选购指南里会详细和大家说。
上一页12 3 4 5 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二、所需硬件
原则上啥型号的NAS都行,不过挂载协议会有区别,绝大部分Windows电脑挂载用的都是Samba(SMB)协议,MacOS则建议是走苹果自家的AFP协议。
本文使用的案例NAS是绿联,毕竟卖的是真便宜,对给MacMini扩容而言是个优势,除了能给MacMini扩容,也能用作iPhone扩容,单纯扩容买个双盘位的也就够了。
如果想要独立显卡补充算力,选绿联DXP8800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带了一个标准刀卡位置的PCI槽,服务可以直接在NAS上跑,MacMini只管接受输出就行。
推荐绿联也有一些私心,毕竟UGOS Pro系统我本人参与了优化,对纯新手而言使用门槛很低,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绿联云官网体验下,很友好的。
机械硬盘推荐还是希捷酷狼或者希捷EXOs(银河),相比西部数据和东芝多送一次免费的数据恢复,对个人用户而言是个不错的利好。
三、绿联云客户端
单说绿联云NAS,挂载到Macmini上用不麻烦,直接去绿联云官网下载客户端,记得是M芯片版本。
相比下面两种方案,用NAS搭配MacMini可以做到更简单的文件管理,比如直接用NAS迅雷取代MacMini迅雷,iPhone和MacMini都可以直接观看。
非常烦人的给Windows电脑/手机共享也比较简单,直接右键分享即可,不用再拔插U盘或者走微信QQ绕一圈,也不存在文件大小等限制。
除了文件管理和多端共享以外,NAS提供的高阶功能更多,并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无脑,比如多端共享文件、智能相册等等,真建议大家去官网试用下。
另外购买NAS受益的设备覆盖面很大,除了MacMini和iPhone以外,安卓播放器(含智能电视)和AppleTV也有客户端,想要打通设备,买一台NAS确实有必要。
四、实操教程(挂载NAS通用版本)
考虑到有些NAS没Mac客户端,这里说下通用操作,首先进入NAS后台,打开设置中的文件服务,将下面圈出的协议全部勾选上就行了,MacOS一般用两种协议:
- 第一是SMB,属于通用协议,也就是说用Windows电脑给MacMini扩容也行,前提你不怕费电+还有地方摆一台Windows电脑,所以 NAS会更合适一些。
- 第二是AFP,苹果专用协议,传输效率会更高一些,但不是每家NAS/系统都能开启,如果没有AFP功能,就还是SMB吧。
- Bonjour服务是单独的,专门为时间机器、影音中心和音乐中心等专项功能服务。
下面会分别介绍这两种协议的配置方法,时间机器单独说。
上一页 1 23 4 5 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如果是走SMB协议,点开访达的网络就能看到NAS,双击打开。
这里是空的,不要慌,点击右上角的连接身份。
接下来会有个弹窗提示登录设备,但注意:
这里需要输入的是NAS的登录账号密码,不是MacMini的账号密码!
登录之后就能看到NAS的文件夹了,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右键点击常用文件夹,点击制作替身,就可以在MacMini的系统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后续正常使用即可。
如果是走AFP协议,NAS开启功能后,回到MacMini,打开访达,按下图依次点击“前往”的连接服务器。
弹出窗口中按下面格式输入NAS的AFP服务器地址:
- afp://你的NAS的IP
需要注意,这里的符号都是英文的,切记不要输入中文符号,确认无误后点击连接,如果这个NAS是常用设备,建议点下面的+号收藏配置。
如果输入地址正确,应该和下图一样,需要选择挂载的文件夹,选择你想要挂载的文件夹,点击好就行。
之后点击访达,就能看到刚挂载的NAS文件夹了,这里我是挂载了两个,至此挂载NAS文件夹到MacMini的操作全部完成。
可能会有朋友质疑,几十兆的传输速度是不是低了点,实际上常规数据真没问题,比如用MacMini播放NAS上的视频,文件夹加载会有点慢,实际播放拖动完全没卡顿。
五、实操教程(时间机器配置通用版本)
时间机器是MacOS必用功能,可以自动且快速的全盘备份数据+配置,开启方法也简单,进入设置的通用页面,找到时间机器点击添加备份磁盘,选择NAS即可。
上一页 1 2 34 5 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上文在NAS上已经配置过了NAS的时间机器服务器,所以这里只需要配置下备份频率就行,我个人建议是每天或者每周自动备份,不然保存的文件就太大了。
方案B-USB扩容
下面案例设备并非唯一选择,直接买同款抄作业也行,原理是相通的,有“整个系统迁移”和“迁移指定软件”两种方案可选。
一、方案介绍
不管是拓展坞还是移动固态硬盘,原理上都是走USB接入的存储,所以特点完全一致,各方面没有明显短板:
- 最大优势是中庸,传输速率上限在这三个方案中不高也不低,购入成本同样是中位,硬盘+硬盘盒给力的前提下,比MacMini的原装硬盘性能都要好。
- 第二个优势是使用灵活,可以将外置硬盘当做系统盘,可以将指定软件放在外置硬盘上,也可以当做存储盘,还能格式化了给常规Windows电脑用。
如果您需要安装的软件比较多,方案B就很合适。
这个方案的缺点比较隐性,一般的博主不会告诉你们这些:
- 第一个缺点是看着膈应,毕竟多了一个硬件,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就是为了桌面美观,并且这块移动固态硬盘基本只能给这台MacMini使用。
- 第二个缺点是随机读写能力,如果移动硬盘盒的本身性能较差,走USB接入的固态硬盘顺序读写会下降,对比方案C,随机读写能力会损失蛮多。
- 第三个缺点是稳定性存疑,硬盘温度必然会比内置要高一些,散热不行的固态硬盘会出现读写能力降低+延迟增大的问题,同时线材的好坏也会影响传输稳定性。
我个人的建议,如果选定了方案B,一定要选靠谱的硬盘盒,硬盘盒本身没有啥技术含量,相同价位的主控方案都差不多,主要要的是线材。
二、所需硬件
如果在意性价比+想速度拉满,目前建议是买硬盘盒+固态硬盘自组,价格相对合适,并且实际读写性能可以拉的比较高。
硬盘盒的选择比较简单,直接买标注USB4/雷电3/雷电4协议的型号就行(意思这仨都行),本文使用的案例是绿联CM642,特点是线材靠谱。
固态硬盘的选择同样简单,MacMini M4的原装固态硬盘其实就是第二代PCIe3.0的速度,大家买二代PCIe3.0或者初代PCie4.0的型号都可以,本文使用的雷克沙NM610。
有品牌情结或者品控焦虑症的朋友,直接买成品移动固态硬盘也行,闪迪E81这类USB3.2Gen2x2的型号就挺好,2000MB/s的顺序读写也足够满足常规用户需求。
上一页 1 2 3 45 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三、实操教程(安装独立系统到移动固态硬盘)
下面开始实操,没写就是无脑用默认配置下一步,首先将移动固态硬盘接入MacMini,先初始化移动硬盘:
- 第一步,搜索磁盘工具并打开运行。
- 第二步,找到你的移动固态硬盘,点击选中。
- 第三步,点击右上方的抹除。
- 第四步,弹出的窗口默认格式是APFS,不要动,上面的名称随便,想改就改。
不懂就看下图,确认无误后点击抹掉。
初始化完成后,点击App Store,搜索“sequoia”,按下图找到macOS Sequoia,点击查看并下载。
下载完成后点击启动台,点击运行安装macOS Sequoia。
安装程序运行后,一路下一步到下图步骤,这里只会有一个硬盘可选,点击显示所有磁盘。
展开选项后可以看到移动硬盘,点击选中,然后下一步。
接下来会提示选择用户,一定要勾选开呗账户设置,不然新系统可能会有功能无法打开的问题,也就是权限混乱。
之后就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了,一路下一步执行安装,提示时间可能和下图一样要三个多小时,实际上十来分钟就能完成,不用慌。
执行安装完成后会提示重启,重启后会走一遍系统初始化流程,过于简单不再赘述。
初始化流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恢复,如果你有多个时间机器备份,记得选择你想要的版本,不然配置就没了,至此,在移动硬盘上安装全系系统的操作全部完成。
进入设置可以看到,系统已经运行在移动固态硬盘上了,正常打开软件等使用没卡顿。
后期如果想用回原装硬盘上的系统也很简单,进入设置的通用页面,点击启动磁盘。
上一页 1 2 3 4 5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这里可以看到有两个选项:
- Macintosh HD就是MacMini的原装硬盘,包含系统A。
- PSSD就是我刚安装系统的移动硬盘,包含系统B。
这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会相互影响,想要切换成系统A就点击Macintosh HD,输入登录密码后,点击重新启动就行,切换系统B也是一样的操作。
四、实操教程(软件迁移到移动固态硬盘)
如果只想用原装硬盘上的系统也可以,打开访达,点击应用程序,鼠标选中安装好的程序拖到固态硬盘上,这一步本质是拷贝操作。
PS:软件迁移也要和上面的安装系统一样,需要先将移动硬盘重建成APFS格式,如果已经是APFS格式就不需要重复操作。
将软件拷贝过去后,右键点击制作替身,相当于Windows的创建快捷方式,将替身直接拖到桌面上,后续就可以快速启动了。
最后测试下替身是否能打开,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回到访达的应用程序,将原装硬盘上的软件删除,至此,程序迁移的操作全部完成。
方案C-更换颗粒
如果有动手能力+现成的焊接工具,可以选择自己购买东芝或者闪迪颗粒,替换掉MacMini原装固态硬盘的颗粒,也有人在做成品小板,但是现在没批量出货。
除了需要购买硬盘颗粒外(单颗粒512G价格在380元左右),同时也得准备一台苹果笔记本或者Macmini为新硬盘刷入系统,需要的工作挺多。
比起自己操作,我个人更建议普通用户直接找当地线下的专业商家扩容,毕竟自己去买1T颗粒也得要七百多块钱,三百块钱差价=手工费+一年店保还是挺划算的。
总结与后续
可能有朋友是跳着看的,简单再强调一下:
- 能买丐版MacMini的用户,都是为了性价比,单看顺序读写去喷某一个方案,不如直接上更高版本的MacMini。
- 三种扩容方案各有合适的场景,NAS更适合打通设备,外 挂移动固态硬盘更注重单机性能,换硬盘颗粒则是为了简约,按需选择即可。
除了存储扩容以外,显示器、键鼠等MacMini相关设备的选择也有些讲究,下一篇再和大家细说,点个关注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下一页阅读全文
这一代MacMini(M4芯片)卖的是真便宜,相信有很多朋友已经入手或者打算入手,但丐版M4有个最大的问题,大容量版本依旧贵上天,如何有针对性+性价比的扩容是个大问题。
本文和大家分享三种为MacMini扩容的方案,包含抄作业级别的实操教学。
本文概览
首先为还没入手的朋友解释下为什么需要扩容,毕竟会有人觉得iPhone手机256G就够了,MacMini应该也一样:
- 如果是常规家用,MacMini是需要安装微信、QQ等软件的,这些软件本身+缓存会比手机版本大很多,更别说Steam、Photoshop等游戏/软件了。
- 如果是生产环境,扩容重要性应该不用我多说,比如后期修图和剪辑视频,用户需要相当多的存储空间放素材。
用户需求不一样,对读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并不是单纯的增加容量就行,所以了解不同方案的区别很有必要,可以收藏下本文,后期到存储瓶颈,拉出来抄作业就行。
放一下本文的三种方案实际读写数据对比图,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吧,各有适合的场景,不是速度越高=方案越好哈。
特别说明:这里的数据特意模拟了实际使用,NAS一直在跑下载,所以测速没到理论最大的125MB/s,其他俩数据也是一样,测试时在安装软件,实际速度应该更高一些。
方案汇总
Macmini(M4芯片)扩容共同三种主流方案,简单介绍下各自的优缺点,具体看下面的详细介绍,按照理论传输速度从低到高排序:
- 方案A是网络挂载第三方存储设备,优点是不需要物理操作,有额外高阶管理功能,缺点是得额外买个NAS,传输速度也会受网络限制,适合有大量数据做冷存储的用户。
- 方案B是将数据或者系统迁移到USB存储设备上,优点是传输速度足够快,操作足够简单,缺点是稳定性存在风险(传输线可能会损坏),适合需要安装较多软件的用户。
- 方案C是物理更换原装硬盘颗粒,优点是出问题几率几乎为零,缺点是走官方保修麻烦,可能会被拒保,适合买来当做生产力环境的用户。
这里说的比较笼统,细节看下面的方案介绍,当然,富哥建议不要这么折腾,建议一步到位买高配版本。
方案A-NAS扩容
下面案例设备并非唯一选择,原理是相通的,老NAS玩家看重点即可,新司机可以直接买同款抄作业。
一、方案介绍
由于多了NAS这个多功能设备,所以这个方案特点很明显,就是省事:
- 最大优势当然是更好的打通多设备进行管理,其他电脑、手机和平板都能共享文件,并且高阶管理更方便,比如影音墙、照片整理等等,这点方案B和C都做不到。
- 第二个优势是扩容成本相对较低,毕竟网络带宽在这儿,匹配的存储硬件就是机械硬盘,单说MacMini扩容,1T的固态硬盘够买一块10T的机械硬盘了。
- 第三个优势是数据更安全,且不说NAS自身的防护,MacOS的时间机器(全盘备份)基本是必用功能,搭配NAS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 如果是绿联云这种有Mac客户端的NAS,使用起来会非常简单,一个客户端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不需要像本段的前两个操作那么麻烦。
如果您的存储数据非常多,方案A就很合适。
这个方案的缺点同样明显:
- 第一个缺点是传输速率限制,最丐的MacMini只有千兆网卡,也就是最高125MB/s的传输速率,而NAS正常是2.5Gbps,也就是说会出现跑不满的情况。
- 第二个缺点是设备采购成本,虽然机械硬盘便宜,但起码得有一台NAS,本文案例选择的是目前卖的非常便宜+上手难度极低的绿联NAS。
NAS的学习成本倒是不用担心,毕竟直接抄本文作业就行,毫无难度可言。
关于上面提到的传输速率,正常有三种拓扑可选:
- 第一是千兆环境,对应125MB/s的最大传输速度,正常千兆丐版MacMini+任意路由器+任意NAS就行。
- 第二是5Gbps环境,对应625MB/s的最大传输速度,建议搭配是千兆MacMini+带5G网口的拓展坞+双2.5G网口NAS+SATA固态硬盘,其中拓展坞直连NAS,NAS开动态链路聚合,MacMini用自带千兆或者无线网连路由器就行。
- 最后是万兆环境,对应1250MB/s的最大传输速度,建议搭配是万兆MacMini+万兆路由器+万兆NAS+PCIe3.0固态硬盘。
如果这段看着比较头晕,先点个关注,下一篇MacMini搭配硬件的选购指南里会详细和大家说。
二、所需硬件
原则上啥型号的NAS都行,不过挂载协议会有区别,绝大部分Windows电脑挂载用的都是Samba(SMB)协议,MacOS则建议是走苹果自家的AFP协议。
本文使用的案例NAS是绿联,毕竟卖的是真便宜,对给MacMini扩容而言是个优势,除了能给MacMini扩容,也能用作iPhone扩容,单纯扩容买个双盘位的也就够了。
如果想要独立显卡补充算力,选绿联DXP8800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带了一个标准刀卡位置的PCI槽,服务可以直接在NAS上跑,MacMini只管接受输出就行。
推荐绿联也有一些私心,毕竟UGOS Pro系统我本人参与了优化,对纯新手而言使用门槛很低,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绿联云官网体验下,很友好的。
机械硬盘推荐还是希捷酷狼或者希捷EXOs(银河),相比西部数据和东芝多送一次免费的数据恢复,对个人用户而言是个不错的利好。
三、绿联云客户端
单说绿联云NAS,挂载到Macmini上用不麻烦,直接去绿联云官网下载客户端,记得是M芯片版本。
相比下面两种方案,用NAS搭配MacMini可以做到更简单的文件管理,比如直接用NAS迅雷取代MacMini迅雷,iPhone和MacMini都可以直接观看。
非常烦人的给Windows电脑/手机共享也比较简单,直接右键分享即可,不用再拔插U盘或者走微信QQ绕一圈,也不存在文件大小等限制。
除了文件管理和多端共享以外,NAS提供的高阶功能更多,并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无脑,比如多端共享文件、智能相册等等,真建议大家去官网试用下。
另外购买NAS受益的设备覆盖面很大,除了MacMini和iPhone以外,安卓播放器(含智能电视)和AppleTV也有客户端,想要打通设备,买一台NAS确实有必要。
四、实操教程(挂载NAS通用版本)
考虑到有些NAS没Mac客户端,这里说下通用操作,首先进入NAS后台,打开设置中的文件服务,将下面圈出的协议全部勾选上就行了,MacOS一般用两种协议:
- 第一是SMB,属于通用协议,也就是说用Windows电脑给MacMini扩容也行,前提你不怕费电+还有地方摆一台Windows电脑,所以 NAS会更合适一些。
- 第二是AFP,苹果专用协议,传输效率会更高一些,但不是每家NAS/系统都能开启,如果没有AFP功能,就还是SMB吧。
- Bonjour服务是单独的,专门为时间机器、影音中心和音乐中心等专项功能服务。
下面会分别介绍这两种协议的配置方法,时间机器单独说。
如果是走SMB协议,点开访达的网络就能看到NAS,双击打开。
这里是空的,不要慌,点击右上角的连接身份。
接下来会有个弹窗提示登录设备,但注意:
这里需要输入的是NAS的登录账号密码,不是MacMini的账号密码!
登录之后就能看到NAS的文件夹了,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右键点击常用文件夹,点击制作替身,就可以在MacMini的系统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后续正常使用即可。
如果是走AFP协议,NAS开启功能后,回到MacMini,打开访达,按下图依次点击“前往”的连接服务器。
弹出窗口中按下面格式输入NAS的AFP服务器地址:
- afp://你的NAS的IP
需要注意,这里的符号都是英文的,切记不要输入中文符号,确认无误后点击连接,如果这个NAS是常用设备,建议点下面的+号收藏配置。
如果输入地址正确,应该和下图一样,需要选择挂载的文件夹,选择你想要挂载的文件夹,点击好就行。
之后点击访达,就能看到刚挂载的NAS文件夹了,这里我是挂载了两个,至此挂载NAS文件夹到MacMini的操作全部完成。
可能会有朋友质疑,几十兆的传输速度是不是低了点,实际上常规数据真没问题,比如用MacMini播放NAS上的视频,文件夹加载会有点慢,实际播放拖动完全没卡顿。
五、实操教程(时间机器配置通用版本)
时间机器是MacOS必用功能,可以自动且快速的全盘备份数据+配置,开启方法也简单,进入设置的通用页面,找到时间机器点击添加备份磁盘,选择NAS即可。
上文在NAS上已经配置过了NAS的时间机器服务器,所以这里只需要配置下备份频率就行,我个人建议是每天或者每周自动备份,不然保存的文件就太大了。
方案B-USB扩容
下面案例设备并非唯一选择,直接买同款抄作业也行,原理是相通的,有“整个系统迁移”和“迁移指定软件”两种方案可选。
一、方案介绍
不管是拓展坞还是移动固态硬盘,原理上都是走USB接入的存储,所以特点完全一致,各方面没有明显短板:
- 最大优势是中庸,传输速率上限在这三个方案中不高也不低,购入成本同样是中位,硬盘+硬盘盒给力的前提下,比MacMini的原装硬盘性能都要好。
- 第二个优势是使用灵活,可以将外置硬盘当做系统盘,可以将指定软件放在外置硬盘上,也可以当做存储盘,还能格式化了给常规Windows电脑用。
如果您需要安装的软件比较多,方案B就很合适。
这个方案的缺点比较隐性,一般的博主不会告诉你们这些:
- 第一个缺点是看着膈应,毕竟多了一个硬件,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就是为了桌面美观,并且这块移动固态硬盘基本只能给这台MacMini使用。
- 第二个缺点是随机读写能力,如果移动硬盘盒的本身性能较差,走USB接入的固态硬盘顺序读写会下降,对比方案C,随机读写能力会损失蛮多。
- 第三个缺点是稳定性存疑,硬盘温度必然会比内置要高一些,散热不行的固态硬盘会出现读写能力降低+延迟增大的问题,同时线材的好坏也会影响传输稳定性。
我个人的建议,如果选定了方案B,一定要选靠谱的硬盘盒,硬盘盒本身没有啥技术含量,相同价位的主控方案都差不多,主要要的是线材。
二、所需硬件
如果在意性价比+想速度拉满,目前建议是买硬盘盒+固态硬盘自组,价格相对合适,并且实际读写性能可以拉的比较高。
硬盘盒的选择比较简单,直接买标注USB4/雷电3/雷电4协议的型号就行(意思这仨都行),本文使用的案例是绿联CM642,特点是线材靠谱。
固态硬盘的选择同样简单,MacMini M4的原装固态硬盘其实就是第二代PCIe3.0的速度,大家买二代PCIe3.0或者初代PCie4.0的型号都可以,本文使用的雷克沙NM610。
有品牌情结或者品控焦虑症的朋友,直接买成品移动固态硬盘也行,闪迪E81这类USB3.2Gen2x2的型号就挺好,2000MB/s的顺序读写也足够满足常规用户需求。
三、实操教程(安装独立系统到移动固态硬盘)
下面开始实操,没写就是无脑用默认配置下一步,首先将移动固态硬盘接入MacMini,先初始化移动硬盘:
- 第一步,搜索磁盘工具并打开运行。
- 第二步,找到你的移动固态硬盘,点击选中。
- 第三步,点击右上方的抹除。
- 第四步,弹出的窗口默认格式是APFS,不要动,上面的名称随便,想改就改。
不懂就看下图,确认无误后点击抹掉。
初始化完成后,点击App Store,搜索“sequoia”,按下图找到macOS Sequoia,点击查看并下载。
下载完成后点击启动台,点击运行安装macOS Sequoia。
安装程序运行后,一路下一步到下图步骤,这里只会有一个硬盘可选,点击显示所有磁盘。
展开选项后可以看到移动硬盘,点击选中,然后下一步。
接下来会提示选择用户,一定要勾选开呗账户设置,不然新系统可能会有功能无法打开的问题,也就是权限混乱。
之后就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了,一路下一步执行安装,提示时间可能和下图一样要三个多小时,实际上十来分钟就能完成,不用慌。
执行安装完成后会提示重启,重启后会走一遍系统初始化流程,过于简单不再赘述。
初始化流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恢复,如果你有多个时间机器备份,记得选择你想要的版本,不然配置就没了,至此,在移动硬盘上安装全系系统的操作全部完成。
进入设置可以看到,系统已经运行在移动固态硬盘上了,正常打开软件等使用没卡顿。
后期如果想用回原装硬盘上的系统也很简单,进入设置的通用页面,点击启动磁盘。
这里可以看到有两个选项:
- Macintosh HD就是MacMini的原装硬盘,包含系统A。
- PSSD就是我刚安装系统的移动硬盘,包含系统B。
这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会相互影响,想要切换成系统A就点击Macintosh HD,输入登录密码后,点击重新启动就行,切换系统B也是一样的操作。
四、实操教程(软件迁移到移动固态硬盘)
如果只想用原装硬盘上的系统也可以,打开访达,点击应用程序,鼠标选中安装好的程序拖到固态硬盘上,这一步本质是拷贝操作。
PS:软件迁移也要和上面的安装系统一样,需要先将移动硬盘重建成APFS格式,如果已经是APFS格式就不需要重复操作。
将软件拷贝过去后,右键点击制作替身,相当于Windows的创建快捷方式,将替身直接拖到桌面上,后续就可以快速启动了。
最后测试下替身是否能打开,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回到访达的应用程序,将原装硬盘上的软件删除,至此,程序迁移的操作全部完成。
方案C-更换颗粒
如果有动手能力+现成的焊接工具,可以选择自己购买东芝或者闪迪颗粒,替换掉MacMini原装固态硬盘的颗粒,也有人在做成品小板,但是现在没批量出货。
除了需要购买硬盘颗粒外(单颗粒512G价格在380元左右),同时也得准备一台苹果笔记本或者Macmini为新硬盘刷入系统,需要的工作挺多。
比起自己操作,我个人更建议普通用户直接找当地线下的专业商家扩容,毕竟自己去买1T颗粒也得要七百多块钱,三百块钱差价=手工费+一年店保还是挺划算的。
总结与后续
可能有朋友是跳着看的,简单再强调一下:
- 能买丐版MacMini的用户,都是为了性价比,单看顺序读写去喷某一个方案,不如直接上更高版本的MacMini。
- 三种扩容方案各有合适的场景,NAS更适合打通设备,外 挂移动固态硬盘更注重单机性能,换硬盘颗粒则是为了简约,按需选择即可。
除了存储扩容以外,显示器、键鼠等MacMini相关设备的选择也有些讲究,下一篇再和大家细说,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