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上海地区装修需求高涨,建筑垃圾清运成为许多市民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清运需求暴涨,多区建筑垃圾中转站长期呈饱和状态,有的小区因此被迫暂停了清运,也有不少小区无奈上涨了清运费用。
剧增的需求之下,一个灰色市场正悄然膨胀:不少货运司机加入了清运行列,利用自身的货车、面包车之便,借助网络平台,接取建筑垃圾清运订单,随意乱扔建筑垃圾。
这个灰色的市场如何在暗中运行?记者予以调查。
暗访:司机愿接单
记者从居住的小区收集了7袋装好的碎砖、水泥块、木板等建筑垃圾,通过货拉拉小程序注册了账号,输入好地址后,在目的地一栏,随意选了3公里外的某点下单。
没过多久,有司机电话联系了记者。电话接通后,记者直截了当表示,要运输的是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司机当即表示,“这东西(建筑垃圾)不能让人家逮住,逮到的话就要被罚了!”记者追问是否平台禁止运建筑垃圾。司机答称,“不是平台不让,而是‘外面’会查,发现就会罚款。”可即便司机知道会罚款,仍在电话中表示,只要记者在原价格基础上加100元,就可以帮记者处理掉这些建筑垃圾,“装了车你就不用管了!”
挂掉电话后,记者又重新叫单。这次接单的司机听了记者的要求后,婉拒了记者,称“不是加钱的问题,现在垃圾不好扔,以前还可以找地方扔一下,现在没地方处理”。他表示,关键在于自己“没路子”,建议记者下单时备注好要扔建筑垃圾,这样一来,“有路子”的司机便会主动接单。
△记者备注建筑垃圾后,有司机愿意接单。
按照他的建议,记者在订单备注里注明:“5袋建筑垃圾,目的地是随便选的,有办法处理的司机接单,价钱详谈。”
果然,没过一会,一名李姓司机接单了。在电话联系中,记者再次明确告知,想要运输的是建筑垃圾,并且没有目的地,希望司机帮忙处理,李师傅表示没问题,“我也要找地方,给人点钱处理一下。”确认了建筑垃圾的量后,他和记者最终约定400元帮清运掉。在电话中,李师傅透露出了个细节,在记者这单前,也有一位用户下了李司机单:“正好前面也有一单建筑垃圾,一起倒掉。”“我经常给他拉的。”显然,他是名“处理”建筑垃圾的“老手”。
建筑垃圾跨区偷倒郊区
11月11日晚6时许,李师傅驾驶着一辆蓝色的平板货车如约来到了记者指定的拉货地点。“就这几袋对吧?”司机跳下来,把7袋记者事先准备好的建筑垃圾甩上了后厢。整个过程李师傅轻车熟路,他跟记者保证不会有罚款等情况:“罚款也找不到你呀,只要我们自己处理干净。”
△拉着建筑垃圾的平板货车。
“现在没人敢搞这个”,简短的几句聊天中,他表示自己清楚小区物业的垃圾清运费用比较高,对于倾倒建筑垃圾的地点,他不愿多说,只含糊地表示,“不是用这个车扔,还要转移到另一辆自卸车上,往嘉定那边拉”。他的意思是凑齐满满一车的建筑垃圾,找人一并处理掉。记者提出想跟车的要求,但被李师傅拒绝了,他要求记者提前结账,并结束了货拉拉平台上的订单。
由于司机师傅拒绝透露目的地,并且关闭了订单,车辆的定位已经无法在货拉拉小程序上查看。记者叫了辆出租车跟在平板货车后,发现这辆蓝色板车最终拐入宝山区大康路,驶进了大康路325号工业园内。十分钟过去,货车出来后猛地加速,拐了个弯便消失不见了。
△李师傅的货车在这短暂停留。
记者下单的地址距离嘉定区数十公里,为何李师傅提到“往嘉定拉”?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给了记者答案:选择郊区,是为了降低被查处的风险。近期建筑垃圾偷倒比较高发,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案件,一般情况下,司机会凑齐整车建筑垃圾后,运输到安亭等郊区,寻找机会偷偷卸货。为了规避检查,有的司机甚至遮挡号牌,或是开远光灯影响交通探头,这也造成了执法时取证困难。
市城管执法局介绍,10月底,嘉定区安亭城管中队就曾处置过一起公安部门移送案件。墨玉北路899弄小区物业发现,本小区的建筑垃圾清运量,远超小区内正在装修的业主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导致小区内的垃圾清运费异常增长。物业工作人员蹲点后发现,垃圾的源头竟来自一辆货拉拉平台货车。安亭城管中队执法队员锁定偷倒垃圾的当事人后,依法进行教育和处罚。进行偷倒的当事人坦言,垃圾来自普陀区,为“节约”垃圾清运成本,通过“货拉拉”将垃圾打包伪装后运至该小区的建筑垃圾收集点位。
也有市民因担心物业要高价,通过闲鱼平台的个人商家下单清理建筑垃圾。商家自称是专门做建筑垃圾清运生意的,手续齐全。可所谓的“清运”实际上是将建筑垃圾直接丢弃在郊区的路边。直到城管部门顺着线索联系到市民,当事人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平台缺少监管成为帮凶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承运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单位,应当取得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核发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许可证,运输单位不得承运未取得处置证的单位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船应当统一标识,统一安装、使用记录路线、时间和处置地点的电子信息装置,随车船携带处置证,并按照交通运输、公安交通部门规定的区域、时间行驶。
记者拨打了货拉拉平台客服热线询问时,发现客服对平台是否有建筑垃圾清运资质都不清楚。电话客服先是告诉记者,“建筑垃圾是可以运输的,您可以先下个单,下单之后司机会打电话跟您确认。”可当记者询问是否货拉拉司机有清运建筑垃圾的资质时,客服人员又否认,并说刚才的说法有误,是无法进行运输的。记者也询问了在线人工客服,对于运输建筑垃圾,在线人工客服的说法同样模棱两可:先是表示“有人接单收货即可下单”,在记者询问是否有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后,才收到了自动回复“平台暂不支持提供建筑废弃物运输”。
△在线人工客服的说法。
记者将先前处理建筑垃圾的李师傅行为向客服反映后,客服称会对该师傅行为核实,如属实会对相应账户做处罚。对于“是否有办法防止司机违规接建筑垃圾清运单”,客服只表示“后续平台会加强管理”。
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指出,平台对于建筑垃圾偷倒行为的监管不是很有力。这条“灰色供需链”之所以畅通无阻,平台有失管失察的责任,要避免货运渠道为建筑垃圾偷倒提供方便,平台应该从技术等多层面加强监管,避免产生违法的“个性化”货运订单。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来源:作者:郑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