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但黑洞这个名字是在1967年才被发明出来的,在那之前它叫冻结星。
黑洞这个名词出现5年后,天文学家才发现了第一个黑洞,48年后天文学家才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拍到了真实的黑洞照片。
然而韦伯望远镜最近拍摄的黑洞照片,却有点出乎天文学家的意料,因为它太遥远又太庞大了,严重违背了宇宙规律。
众所周知,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8.2亿年前,因此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目标距离地球越远,距离宇宙大爆炸就越近,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黑洞尤其是超大质量黑洞是疯狂吞噬物质后才产生的,因此它出现的前提是宇宙中的物质足够多。
然而韦伯望远镜却在距离地球13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发现了一颗名为GN-z7Q的超级黑洞,质量达到了太阳的40亿倍,比银河系中心440万倍太阳质量的人马座a*黑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一发现一经问世彻底动摇了天文学家的观念,因为它不但意味着宇宙早期存在大质量黑洞这一事实,还说明宇宙早期的物质密度远比天文学家想象的要丰富,否则就不可能产生这么大的黑洞,基于这种情况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人类的宇宙学是错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是错的。
从数据上来看,GN-z7Q位于一个充满尘埃的星系的核心,是这个初生星系的引力核心,而在黑洞本身的引力干扰下,这个星系正在以每年1600颗的速度生成恒星,属于标准的星爆星系,不过考虑到它和地球之间130亿光年的距离,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是它130亿年前的样子了,这个星系现在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抛开星系本身不谈,科学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么大的黑洞是如何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存在的,目前有理论认为这种超大质量黑洞并不是吞噬物质的产物,而是来自宇宙大爆炸瞬间的质量堆积。
所谓质量堆积,指的是宇宙大爆炸后暴涨时期的物质生成失衡,因为虽然现在我们都认为宇宙是在短时间内膨胀到了相当大的体积,但在暴涨的那一瞬间宇宙并非完全平滑,极个别部分的质量是要比其他地方的质量更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质量超过阈值,便会直接坍塌成黑洞,并且还是超大质量黑洞。
GN-z7Q黑洞目前已经成了天文学家的重点关注对象,未来韦伯望远镜还会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观测,同时也会在扫描全宇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如果说这种黑洞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的话,就说明宇宙大爆炸时期的物质分布并不均匀,我们的宇宙本身的形状可能是不规则的。
这些质量相当于太阳几亿倍的原始黑洞,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已经成了类似巨引源的存在,因为在100多亿年的时间里它们能一直吞噬物质,就算所在的星系消失或者碰撞融合了,黑洞本身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
GN-z7Q黑洞的发现改变了天文学家对黑洞和宇宙的看法,未来不论韦伯望远镜再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天文学界至少都不会感到意外了。
因为宇宙的宏大和人类的渺小已经显而易见了,等到未来这些新发现揭示新的宇宙规律后,人类文明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更上一层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