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别号应天府。
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地方。
商丘老城有湖,湖大有鱼,鱼多自然就有了关于鱼的各种吃法。
当然,除了商丘古城里有鱼,那黄河边的渔船也是关于鱼的吃法的各种始作俑者。
今天,我们讲的这条鱼叫糟鱼,一种连骨头都不舍得放弃的鱼。
这就是陈家糟鱼,一个关于古城记忆的特产美食。
糟鱼的主要原料是骨刺多腥味重的小鲫鱼(地方称鲫鱼壳子),这种鱼价格便宜,容易得到原材料。
所以,这种难以进食的鱼种,
经过多道工艺,
商丘古城陈家糟鱼是由陈陆军继承其父陈敬堂的糟鱼作坊,
原名叫商丘县西关糟鱼。
糟鱼的制作方法能追溯的历史恐怕到北宋了,但陈家祖辈老实,对外只说,祖辈三代从民国开始,接上祖辈的挑担,在商丘古城活动。
这样算来,陈家糟鱼实际上有记忆的接近百年。
按照,陈陆军的说法,
陈敬堂是继承其岳父祖上秘方制作五香糟鱼,
陈家祖籍地就是老商丘县西关城门里附近,
祖祖辈辈制作糟鱼,
都是挑着扁担在县城游卖,与护城河渔民相伴为生。
经过长期的发展,陈家糟鱼色泽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骨刺酥软,老少皆宜的特点才算定型。
民国初期,由陈敬堂的岳父赵传金继承的糟鱼作坊名噪古城。
大砂锅卤制,每天制成一锅,入市即时售空。
赵传金为了生计,挑起装糟鱼的扁担沿街叫卖。
由于当时的护城河环境优良,小鲫鱼比较多,适合制作糟鱼。
当地的渔民打来的小鲫鱼,都被赵传金以通货价收购,制成糟鱼售卖。
再后来,陈敬堂接了岳父的挑子,陈家糟鱼逐渐打响名堂。
在商丘,很多60年代的人,
还能回忆起那个沿街叫卖糟鱼的瘦老头,
他就是陈敬堂。
80年代初改革开放,陈敬堂认真遵循祖辈传统加工流程,
地锅烧制,登上三轮车搁上带有“商丘县西关糟鱼”的木牌子,
每天带上新鲜出锅的糟鱼叫卖于商丘各大街坊胡同。
除了养家糊口,陈敬堂也想让传统手艺继续下去。陈敬堂性格内敛不愿张扬,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商丘县西关糟鱼”的好吃的品牌效应,
在古城商丘实现了家喻户晓。
1988年,陈陆军承接陈敬堂的糟鱼生产作坊,
前期也是蹬三轮叫卖,逐渐变的供不应求后,陈陆军思索着扩大生产。
糟鱼骨刺酥软,不易携带。2000年陈陆军搞起真空包装,高温灭菌,临时定名为“金川酥鱼”铺货到当地的大超市。
随后几年,陈家糟鱼进入商丘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打批发市场和酒店餐厅团体零售,结束了蹬上三轮车沿街叫卖的古老零售模式。
现在的陈家糟鱼取自新鲜上等的黄河鲫鱼为原料,
其继承传统和特殊的加工工艺将鱼鳞保留,然后将鱼骨骨刺软化,
使鱼鳞和鱼骨骨刺中的卵磷脂和钙质不流失,
让陈家糟鱼在保证美味的前提下,更营养易吸收。
辅以二十多种纯天然的佐料,精心配比,
在文火慢炖的制作过程中将鱼祛其腥味,融入料香,
使其达到肉质鲜鲜美、营养丰富、回味无穷的特点。
民间流传“陈家糟鱼有多糟,老婆没牙也能嚼”,就是陈家糟鱼老少皆宜的特点的写照,也是陈家人对传统美食的继承与发扬。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015年陈家糟鱼被河南省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批准为“河南老字号”。
同年,陈家注册了河南省燧煌食品有限公司,并结合地域文化申请了“燧煌”“古宋坊”等字样商标,
希望通过努力,
把陈家糟鱼成为让商丘人出门必带,蕴含着骄傲的商丘老家产品。
一条鱼几代人的坚守,一份来自古城商丘的美食特产,
不但见证了商丘的发展和一个家族的奋斗,也见证了一门手艺传承的艰辛。
河南礼物,将与你一道发现河南特色手工、非遗、特产,
为你挖掘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与你一同发现河南。
河南礼物免费推荐
具有河南特点的非遗、手工、特产等,
打造、推介、研发具有文创思维的河南特色礼品。
依托河南礼物非遗守艺馆线下实体店,打造共赢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