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1张

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轴十二月轴》局部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当街头的银杏逐渐飘落,阵阵蜡梅的淡香氤氲在空气之中时,转眼来到12月22日,节气冬至也就悄然到来了。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冬至也是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冬至自古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谚语,意指冬至比年节还重要。对于老成都人,自然也不例外,在旧时,成都人甚至习惯性把冬至当成“过小年”格外重视这一节气。

“冬至正值秋收冬藏的时候,也是相当热闹的日子。冬至这天,以前老成都人时兴祭祖,还要杀猪、腌腊肉香肠。”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讲述中,旧时成都冬至的景象,可谓热闹非凡。百姓走街串巷时不忘相互祝贺,更有“拜冬至”的习俗,亲友相见还是互道两句吉祥话。“这些是冬至好的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2张

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

冬至大如年

杀猪腌肉祭祖先

鲜美的羊肉汤、肥瘦相间的腊肉、咸香的香肠……进入冬日,自然也是进补的时节,在“万物收藏”的日子,能够吃些扎实御寒的食材,是不少人喜爱冬日的原因之一。冬至之后,白昼逐日增长,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此外,冬至到来,也寓意着农历新年的将近,人们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期盼中,自然格外重视这一时节。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3张

图片来自网络

“冬至这天成都人时兴祭祖,要杀猪、腌腊肉香肠。”刘孝昌说,按照老成都人的习俗,把清明祭祀叫“野祭”,因为是去野外祭祀;而冬至叫做“家祭”,主要在家祭祀家神和列祖列宗。于是,早在冬至前一两日,家中就会忙碌起来,准备祭祀要用到的物品。而在冬至当日,人们会向列祖列宗祷告,祈求保佑一家平安。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4张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是祭祀,在冬至这一日,人们可是忙碌不停。在冬至这一天,天气逐渐变得严寒,离过年日子也不远了,更是杀年猪、腌肉的好日子。“按照成都的习俗这一天杀的猪、腌的腊肉,味美色鲜,可经久保藏。所以,以前无论家中光景如何,都会在冬至这一天腌腊肉、装香肠,置办年货。”冬至后,家家户户屋檐下、灶头上都挂起一串串的腊肉,被柴烟熏的黢黑,可谓老成都难得的“风景线”。

冬至被人们视为吉利的好日子,所以亲朋好友相见,自然要说福道喜,祝来年安康。旧时,老成都时兴“拜冬至”,念私塾的娃娃们更要向师长礼拜。“冬至前后,还会有兴学修塾的义举活动,族长或当地的士绅有钱人捐钱捐物,把祠堂和破庙修葺一新作为教室,供附近的娃娃们前来就学读书。”刘孝昌说。

蜡梅飘香

冬日里的一抹色彩

银杏飘落,芙蓉开尽,沉闷闷的冬日似乎没有了色彩。但是,当鼻尖嗅到那一抹淡淡的蜡梅香时,就会在不经意间,邂逅街头巷尾正在悄然开放的蜡梅。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5张

蜡梅 (图源网络)

“冬至时节到来时,正好也是成都大街小巷的蜡梅开放之日。有时在街头,能够看到从城郊处挑着蜡梅,沿街叫卖的花农。成都人向来爱花,看到街上有蜡梅贩卖,总会买上几只,放到家中,满室飘香。”刘孝昌讲述,讲好价钱后,嬢嬢婆婆们都各自拿好一束束黄澄澄的蜡梅,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拿回家里找花瓶插好。

而在冬日,昔日蜡梅花盛之时,成都人还是结伴出行,趁天气好的时候,来到武侯祠、昭觉寺、望江楼,以及如今的人民公园等地,观赏盛开的蜡梅。漫步在香气扑鼻的蜡梅树下,人们谈古说今,摆摆龙门阵,也是冬天的一大美事。

“还有闲不住的奶奶和外婆,惦记着给自己的孙儿孙女做蜡梅枕头。她们会在蜡梅花开时,邀约几个要好的女伴,到离家不远的郊野之地,比如现在的高店子、龙爪堰、花照壁等地,去认识的花农家里,采摘几把蜡梅花束。再把花瓣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子里,轻轻放进孙儿孙女的枕头里,图个清香,希望孩子能睡得安稳、康宁,甚至消病除灾。”

“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在明朝地方志《嘉兴府志》的记载,每逢此日,人们祭祀、数九,不仅崇尚以食进补,更以美食相赠。所以,不要辜负冬至的好兆头,快去品尝美食,与家人好友享受这一美好的时节吧。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寒已深(羊肉味鲜蜡梅飘香) 第6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