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勉县发生5人溺亡事件,其中1人是儿童。一行人将衣物、鞋子堆放在岸边下水纳凉,而河边还立着 “禁止下河游泳”的警示牌。高温热浪,“水”随时可能转换为连环杀手,青少年溺亡更是不绝于耳。据《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95%以上。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了近两个月媒体公开报道的青少年溺水事件共60起,其中有17起溺水事件透露了家长信息,包括3例明确提到监护人不在场。例如8月13日,重庆开州九德邻,一家4个小孩偷偷下河洗澡,不幸溺水身亡,当时他们的大人都在地里干农活。7月9日,广西南宁西乡塘区一小区游泳池,一名10岁男童不幸溺亡。据报道,他是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进入泳池的。
有大人陪同玩水就一定安全么?不一定!
统计数据中,有十多起溺水事件孩子不是孤泳者。8月14日,湖南涟源一男童在游泳馆水中不停扑腾,救生员和父母都没有及时发现,不幸溺亡。
还有主动带小孩去危险区域的家长,7月12日晚上8点半左右,上海长兴码头边,一对年轻夫妻带着10岁的孩子攀爬半人高的围墙进入江堤边,男孩不慎滑进江水中,父母连忙去救,导致一家三口全部被卷入汹涌长江。像这种孩子溺水,大人施救时一并溺亡的惨剧,这个夏天至少发生了5起。
下午、江河 是溺亡事件高频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近期91.1%的青少年溺亡事件发生在下午2点至晚上12点之间,且有26.7%的比例在晚上7点以后。进入夜晚,温度降低,小孩们相约纳凉。而晚上能见度低,危险性更大。
河道是溺水发生的重灾区,在统计溺水场所数据中占到70.1%。《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河道的溺亡率高达91.6%,而海域溺亡率相对较低,救援成功的几率稍大。
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危险地带是公共泳池和漫水桥。公共泳池人员较密集,且一般配有专业的救生员,相对安全。但溺亡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溺水时人的口鼻被水淹没,加上紧张导致的肌肉僵硬,无法挣扎和发出呼救,转眼工夫就可能沉底而无人发现。因此家长在孩子游泳时,需全程照看做好防范,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关注孩子的安全。
漫水桥表面上看是可以通行的桥面,但由于与桥中心有一定距离,无法估计水流速度,很容易因为侥幸心理而被冲走。7月15日河北石家庄,一对8岁的双胞胎兄弟经过漫水桥时被大水冲进河里溺亡,家长就走在双胞胎后面。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显示,不同年龄儿童发生溺水的高危地点有所区别。1-4岁孩子容易在脸盆、浴盆(浴缸)、室内水缸溺水;5-9岁孩子溺水的高危地点主要是水渠、池塘、水库;10岁以上则可能在池塘、江河、湖泊发生溺水。
今年夏天青少年溺亡人数超90 16-18岁占比最大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溺亡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3岁,占比最大的是16-18岁年龄段。年龄稍大的青少年独立意识强,安全意识较弱。江西抚州,一少年下河野泳,旁边有大人劝阻,少年却说“不关你事”,不幸溺亡。
加强防溺水教育,强化家长监管责任尤为重要,提高安全意识以避免此类悲剧再度重演。
青少年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李雨佳
制图:何欣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等
编辑:李雨佳
☆未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