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原因,全家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次蜗居家中。这让一一兴奋不已,每天都要抱抱,早上起来骑在身上,掰着脑袋,薅着头发,喊我起床。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无非就是让大人们赶快开动脑筋,换着花样陪她在家里玩。
过了两岁生日之后,一一的成长进步就变得加快了节奏,不知道是不是大脑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成长的节奏不再是慢吞吞的小乌龟,这一切令人惊讶,又似乎顺理成章。
呼猫唤狗
有一天,一一在家中,听到外面有狗叫。
于是她终于想到了,小狗叫不是“喵喵”,应该是“汪汪”,也回应了一声“汪汪”(一声),从此拉开了每日呼猫唤狗的序幕。
虽然她早就能从图片上区分出各种小动物,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第一次区分。此后又学会了“咩咩”和“兔兔”,后者的发音更接近“肚肚”,还会比划示意兔子有长耳朵。
可长耳朵并不特指兔子,楼下院子里有一只德国黑背也是长耳朵,看到黑背时,一一也会比划长耳朵。看到《汪汪队》中的阿奇,却没有注意到同样的长耳朵。
有的词汇是认知与语言的结合,有的词汇则是被迫营业的结果,比如抱抱。
在无数次地被拒绝之后,终于说出这个词,于是可以像小猫一样要求抱抱了。
再比如“谢谢”,也是经过多次训练,在接受别人给她的东西之后,要回应“谢谢”,终于不必做手势了,也开始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虽然说的时候似乎总不太情愿。
在反复的发音训练中,一一差不多每天都可以学会一个新词,尽管第二天可能又忘记了。
这其中,最大的惊喜是终于会叫自己了。
以前我们问她谁是一一,她总是拍拍肚子,不知道指的是她自己还是肚子。让她说自己的名字,总是说不出来。
后来在无数次淘气中,我们运用了东北妈妈的常用法宝“三个数”,她也因此学会了叫自己的名字。
“三个数”通常就是父母数“3、2、1”,然后孩子要立即听令,否则就挨揍。
我们考虑到一一对数量概念还没那么深刻的感受,简化为“再玩一次”,同时伸出食指。这时候,一一通常也会伸出食指表示同意。
这样无论是再玩一分钟还是一会儿,对她而言都是双方达成的约定,是可以被接受的。
在多次重复地说“一”的时候,她也学会了这个单字,但是叠音连起来,“一一”也需要多次练习。通常是先说“一”,再歇口气,说第二个“一”。反复练习之后,终于可以拍着肚子,用非常轻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
“一一”
先行而后知
一一的认知向来都是行动在先,我们告诫她的事情,向来不太重视。但对于没有特意告诉她的事情,她向来是会模仿,并力求独立完成,正所谓言传身教。
比如穿衣服这件事情,对于一个两岁小孩来说很有难度,一一就喜欢这种挑战。当然,前提是她主动想穿衣服。
外出玩雪时,通常会经历一套冬装复杂的穿搭过程。回家之后,她会尝试自己穿一遍,尽管裤子可能会穿反,毛衣可能穿在轻羽绒衣外面。但整个流程,包括穿鞋,都会努力尝试独自完成。
再比如,家里有一个没有卡没有电的旧手机,她会拿着手机,假装在发语音,同时还会假装听语音。
我们感叹于她开始玩想象游戏,也好奇她究竟是想跟谁通话呢?那个想象中的通话对象,到底是会跟她说些什么呢?
帮大人干活儿这件事,一一通常不需要嘱咐。扫地擦地,都已经是小事情了,有时候还会自己在小盆里洗自己的衣服,学得有模有样,虽然经常因为洗太久,导致手泡得发白,被明令禁止。
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也会帮大人拿出来,放进盆里。取完衣服,还不忘关上洗衣机的门。这一切,都是在观察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教过她。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通常还有着一套自己的秩序规则。比如说叠衣服,虽然一一从来不整理自己的书和玩具,但是在叠衣服这个问题上,还是非常积极。
通常会拿出几件衣服,平整铺开,然后折叠袖子,折叠首尾,最后团成一坨,叠衣服完毕。这是小盆友眼中的整洁的秩序,大人不必懂,也不许碰。
以上,都是居家时一一的新变化。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她只是到了成长的敏感期。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继续给她爱与自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