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婴育儿宝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三十而已》中顾佳为了儿子能上顶级幼儿园光着脚给富太提鞋,闺蜜看到心疼不已,顾佳:“这是我当妈的修行”。
确实,身为父母不仅是一种修行,带娃更是一场升级打怪的过程,每一关都打得不容易,例如,遇到小孩子生病打针这关,不少父母都会犯难。
没办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
话虽如此,但是看到萌娃们打针的各种名场面,网友们也是笑疯了,不信你来看!
场景一
萌娃听说要打针,高兴得转圈圈
湖南常德的一个小女孩听说要去打针了,竟然直接开心得原地转圈圈,还笑嘻嘻地说要让医生轻点打,之后又像想起来突然想起来一样,加了一句:哦,还要哭!
这是准备给自己加戏的节奏啊,不过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她真哭了。网友看到这分分钟打脸的名场面,开怀大笑:孩子的世界太美好,想得很简单!
场景二
萌娃打针疼到哭,还不忘说谢谢
1岁7个月的小宝宝被爸爸带着去打疫苗,结果看见针头就立刻缩在爸爸怀里哭成了泪人,看上去像个小可怜。
不过就算这样,小宝宝也很懂礼貌,哭着的同时还不停对护士阿姨说谢谢,网友对此称赞:懂礼貌的乖小孩。
场景三
萌娃打针戏好足,眼睛瞪得像铜铃
接下来这位萌娃用实力诠释,自己是所有打针小孩里面戏最足的那一位。
小宝宝坐在爸爸温暖的怀里,看着护士小姐姐在为打针做准备,全身紧绷,眼睛瞪得像铜铃那般大。
别问宝宝内心啥感受: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下一秒就被扎针,立刻咧着嘴哭了,心想:完了,宝宝真没hold住!网友对此表示:绝对是当演员的好料!
场景四
萌娃扎针,用最怂的表情说最硬气的话
这位上幼儿园的小男孩,在面对护士姐姐要给自己扎针时,还在自顾自地安慰自己:我在幼儿园也扎过针,一点也不哭。
可事实上却是一边扎着针,一边用手抹眼泪,好吧,嘴里说着不害怕,眼泪却很诚实!
俗话说,痛在娃身,疼在妈心,孩子老是害怕打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一、提前做心理准备
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妈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医生看病”的游戏。
说简单一点,就是让小朋友当医生,让自己的玩具(如洋娃娃、泰迪熊、变形金刚、奥特曼等)一起当病人给他们打针。
然后变换角色,让妈妈当医生,小朋友当小病人,在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打针会有什么感觉。
这样会让孩子对打针的过程更加熟悉,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害怕。
在玩游戏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打针的原因是可以帮孩子预防疾病,或者生病的时候打针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通过游戏让宝宝在心理上做好打针的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宝宝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感。
二、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在打针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小玩具,让小孩子来分心,当然,最好是小孩子喜欢的玩具,这就把宝宝的注意力,从打针或者扎针抽血这些行为中转移。
不过,千万不要哄骗小孩子,说些打完针带他们出去玩或者买玩具之类的话,要知道,孩子会把这些事一直记在心里。
一旦你不兑现的话,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除了这些,有时,给小朋友看一下动画片、玩一下游戏也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
三、鼓励和安抚
虽然说小孩子打针哭,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但是长时间哭泣也对身体不好,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不再害怕打针。
小孩子打完针后,父母可以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夸奖,例如,“儿子真棒”、“宝贝真勇敢”、“宝宝长大了”这些话语都会令小朋友很开心。
毕竟父母对他们的鼓励和夸奖有时远胜于物质奖励。
孩子打针时,父母不要去否定他们的疼痛,如“不疼”、“不怕”、“不要紧”等这类语言,毕竟感到害怕和疼痛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安抚,例如,给宝宝讲个小故事或者哼唱带有安抚性质的曲子。
四、给孩子营造安全感
爸爸妈妈可以一起陪小朋友去打针,全家人都在场,给小朋友营造出一个家的感觉,孩子会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支持。如果再带上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就更好了。
五、跟孩子说实话
疼痛是一种直观感受,理所当然会哭。
当孩子们害怕甚至拒绝打针时,父母不能吓唬小朋友,甚至不能靠“武力”解决打针事件,这样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以后孩子对此事反而更抗拒了。
所以,最好提前把打针的感受给讲清楚,告诉孩子只是稍微疼一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不要将事情放大化,这样孩子才不会对打针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六、妈妈自己做榜样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生病的时候。
当大人生病需要打针时,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进行“现身说法”,让孩子理解生病打针的原因,告诉孩子这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自己成为了孩子的榜样,那么,孩子对此也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育儿寄语】
人的一生还那么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有自己的“坎坷”要经历,所以,宝宝们,别害怕打针了,疼一下就过去了。
关注我,每日获取科学实用的育儿干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