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有这么一个桥段,相信很多人都还有记忆,康熙皇帝赐给韦小宝一个金饭碗,中间写着公忠体国,外面是钦赐领内侍卫副大臣兼骁骑营正黄旗都统赐穿黄马褂巴图鲁勇号一等子爵韦小宝。那时候看着这字数,就知道这人很牛,官很大。
韦小宝
但是这官到底有多大,一直心里没个数,前几日手贱就翻书细细查阅了一下,还真了不得。
领内侍卫副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的官名。清代制度设“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鳌拜、索额图、明珠、胤祥、傅恒、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满洲亲贵都曾任领侍卫内大臣。
韦小宝是领侍卫副大臣,相当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级别可想而知,是实打实的皇帝身边的红人。
骁骑营正黄旗都统
清代八旗中设骁骑营,是禁卫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兵员叫“马甲”,从满、蒙旗中每佐领中选拔二十人,汉旗中每佐领中选拔四十二人,满、蒙、汉马甲共二万八千多人。满、蒙、汉军各自为营(驻防外地的骁骑营由满、蒙、汉军混合编组,由八旗都统分别统领)。
八旗组织中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gvsai ejen)”。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置,并各置左、右梅勒额真为佐官。天聪八年(1634),改梅勒额真(meiren ejen)为梅勒章京(meiren janggin)。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秩为从一品(初制正一品)。分掌各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
也就是说韦小宝这个职务,相当于禁卫军最高级别武官。韦小宝本是汉人,抬旗后进入正黄旗,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因此地位比一般旗族更高。
赐穿黄马褂
黄马褂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亦作“黄马袿”。清代的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
巴图鲁勇号
巴图鲁(满文: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为满语中“英雄”、“勇士”一词音译,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同源,亦音译作拔都。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
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鳌拜,(ᠣᠪᠣᡳ,oboi)(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结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 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 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封爵科尔沁郡王、博多勒噶台亲王。封 号湍多巴图鲁。
一等子爵
清朝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
有清一朝,子爵为正一品,已经是不错的。清朝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为侯爵,高于子爵地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低于子爵地位。因此韦小宝的爵位在一般巡抚之上,总督之下,也算是封疆大吏的待遇了。
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看来韦小宝不止老婆多,其实官也做的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