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西湖边苏小小之墓的由来(杭州苏小小墓两首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西泠桥畔思小小 最早知道苏小小,大约是在中学。虽然那时我没有陷入琼瑶,没有迷恋张恨水,也从未沉醉于鸳鸯蝴蝶派,但由于正值“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年不善钟情”的年龄,少年维特之烦恼阶段。于是,不可避免的为情所困,并且自认为自己是现世上的最多愁善感的多情人,所以,白居易的两句诗让我一下子永远的记住了这个名字————苏小小。“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小小是谁,她为何成了“解多情”的象征呢?“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苏小小是谁,为何就连素无风流韵事传世的白居易也盛赞她“别有情”呢?从此,心中有了一个结,一个关于多情、关于苏小小且有待苏小小解开的结。“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背下了这首《同心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由此了解了苏小小与西泠桥,知道了苏小小的故事就在杭州的西泠桥边。这首诗给了我极深的思想印记,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我认为“同心”就是由此而来,每看到“同心”两字就想起苏小小。
终于,终于,在大学毕业前的某一天,利用实习的机会,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来到了西湖。从湖滨出发,沿着白堤,绕过孤山,在其与栖霞岭麓之间柳荫深处,我看到了一座横跨着的普通的石拱桥。不论是从按地图索引,还是根据其与自己从刚游览过的西泠印社的关系联想,我都判断出这就是已在我心中向往想象已久的、与苏小小息息相关的西泠桥。就象断桥给我的感觉一样:西泠桥作为桥只是一个普通的桥,从形式上看不出它与其他西湖二十四桥有什么与众不同,多少也让我有点失落。
我缓步过桥,走向北岸西侧那座沉默着的六角亭——慕才亭。亭内有三两游人在休憩,但我从他们的表情看出,他们是真的累了,他们的眼中没有一点仰慕的神色——比如此时此刻的我,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注意这亭子的名字。亭外游人匆匆,西湖的景点实在是太多,这么一个司空见惯的亭子根本就留不住欢快的脚步。“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西泠桥是普通的,但是它所处的位置其实真的是西湖边的一个绝佳点。由此:东望宝石流霞,俏丽的保淑塔秀出山头,楚楚动人;南眺孤山映波,浩淼的水光中依稀可见湖中三岛;西接岳庙与苏堤春晓,既让人壮怀激烈又让人心驰神往;北临是葛岭和栖霞岭,香格里拉饭店近在咫尺,可谓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是景。面对360度的广角山水画卷,我暗暗感慨:小小真的不愧为是小小,觅得如此佳处!我也明白了当年她为何从城里搬到了当时尚未是郊野的此处。目睹路人疲于奔波,我不禁为他们感到可惜:旅游难道就是奔景而去吗?就是为了把自己纳入景中吗?其实,观景往往也是“当局者觅,旁观者美”的呀!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我望着柱子上的对联,将思绪回溯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钱塘。聪慧美丽的苏小小能歌善舞,才貌俱佳,但却因身世苦楚,幼年父母俱丧,以至后来沦为歌妓。可贵的是,她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敢爱敢恨,率真而为,自在而行,不掩饰压抑自己,不勉强屈从别人,山水风流,潇洒自然,乐在其中。与名门公子阮郁邂逅,便一见倾心,一生独爱;不幸被迫分离,从此朝思暮想。偶遇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赶考。自古红颜多薄命,情人不归书生去,在思念渐失所望与社会的歧视非礼双重痛苦之中,苏小小不堪其重。面对过早来临的死神,她恬然淡适,对生命的价值理解令人叹为观止:认为这是上苍对她的最好的成全,因为此时她是最美的。我感慨:如此唯美,绝无仅有!我试问:如此认命,千古几人?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苏小小是名妓中自爱自珍的典型,其实我觉得苏小小之所以能够在西湖边如此长久为人景仰,是因为她对才的珍爱,而且是不仅爱自己的才气,所以她没有选择“老大嫁作商人妇”;她更爱别人的才气,所以萍水相逢便倾其所有。我想,这才是我,一个木讷愚钝但自知需勤奋的后人景仰她的真正原因。“好风凭借力,送我至青云”,鲍仁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苏小小,有情资助而无怨无悔无所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苏小小也是幸运的,她帮助的是鲍仁,金榜题名且得志,有情有义能报恩,为她修墓并建亭。
站在西泠桥畔,环顾四周,睹物思人,我发觉如果说苏小小生前是寂寞的,那么入土为安后的苏小小似乎应该不会孤独。因为后人中已有众多的才子佳人、俊杰英雄步其后尘,相伴左右。对岸,隔桥相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辛亥革命民族英雄秋瑾。小小是至柔至美,秋瑾至刚至烈,两人做邻居,一定可以相互照顾的很好。而孤山上,更是雅士云集,往来有鸿儒,个个超凡脱俗,是性情中人,没有一点社会上浊气。闲暇时,可拜访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同赏“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忧郁时,可去看看“行云流水一孤僧”的苏曼殊,同病相怜“才如江海命如丝”;难过时,可以相约冯小青,说说悄悄话:“人间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
西泠桥畔寻小小,
慕才亭下人了了。
纵有青山湖不老,
解得多情是烦恼!
离开西泠桥,告别慕才亭,我感到:虽然同是杭州西湖边的三大情人桥之一,但与其他两座相比,西泠桥因少了圆满,多了静止的永恒而更具有一种现代的冷落。因为无论是断桥的白蛇与许仙,还是长桥的梁山泊与祝英台,他们都是一种男女双方的相守与承诺,他们之间是相亲相爱相通的,而不是一种孤独之爱。惟有西泠桥是一种个人的爱情,只属于苏小小。因此,这里的氛围不是甜蜜,而是凄美,是一种失落的幽怨,极少有人愿意在这里两情相悦,你侬我浓!
历史聆听的是生命,文人吟诵的是情感,商人永远的是利益驱动。2001年11月西博会期间的一个下午黄昏,西泠桥边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名为“东方丝国”的大型时装发布会。暮色中,西泠桥灯光照耀。舟、亭、桥、路等自然景观与各种道具配合,桥上渔夫垂钓;桥下扁舟丝竹;桥头挥毫泼墨;桥边吟诗读书,时光如倒退千百年。将西泠桥作为展示会的天桥,确是一个独特的创意。只是我不知道,当模特身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系列服装,伴着悠扬的音乐出现在西泠桥上时,苏小小倘若有灵会否开心?因为此“材”非彼“才”,一个是身段,一个是心思。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年苏小小只是以容颜之美取悦别人的话,她就不会选择西泠。“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在生活中一个人可以错过多情,但不可误解真心,否则将会遗憾悔恨一辈子。(张春耘2002年4月18日)
金山词霸汉语:
http://hanyu.iciba.com/wiki/642140.shtml
西湖断桥边上的坟墓是哪一个朝代的
西湖断桥边上的是“苏小小墓”
传说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时(479~502)的歌妓。家住钱塘,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常坐油壁香车,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
历史上苏小小墓几经毁建,清代重修建筑在文*革中毁坏,现在的亭子是2004年才建的。
杭州那么大,西湖那么美,为什么会有一个名妓苏小小墓呢?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西湖边西泠桥畔,会有一个妓女的墓——苏小小墓。
这个墓不仅占了这么好、这么大的一块地,而且似乎是怕这位美貌的妓女被雨水淋着了,甚至还专门将她的墓保护在了一个亭子里。
很多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跟风似的,在那圆圆的坟冢上拍拍、摸摸。倒不是因为对这位妓女有多么地敬仰,纯粹是因为容纳苏小小墓的亭子叫“慕才亭”,不知怎的被人说成是“摸财亭”,所以游客来摸它,纯粹是为了图个发财的吉利。
作为杭州本地人,去的次数颇多,但是,我却几乎不会去摸苏小小墓。倒不是瞧不起妓女,好歹古代的妓女也是个正当职业。妓女也如一种商品一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需求,自然也就有供应。何况古代名妓数不胜数,她们的故事也被人传得是荡气回肠。
从差点当上皇后的李师师,到明朝末年的“秦淮八艳”,再加上一众文人的推波助澜,真是将妓女的人设从普通的娱乐场所的解语花,直接就上升到了深明大义的女中豪杰。似乎那些为保后方百姓岁月静好的前线将士所洒出的热血,还不及那些名妓们的几句文案口号来得让人群情激奋。
对于只会纸上谈兵的妓女,历代文人的包容心可大了。不但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还不容别人说一句她们的不好。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被善意地解释为,杜牧是在借题发挥,并不是说歌女不好,实际上是在批评当时的晚唐统治者。
哪怕杜牧真的就想这样说一句商女不好,又有什么关系?
而相比于妓女,那些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建树的大女人,例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就一直不遭人待见。
或许,在男性眼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女人可以不幸,可以命运多舛,这不还有男人来疼爱、来同情吗?你们要是过得不惨,哪还有男人出场的份?
在古代男人眼中,妓女也是最容易打发的。写几句好诗,说几句动人的情话,就可以让她们全身心地付出。
宋代诗人中,写妓女最多,也写得最美的,当属柳永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小小的墓为什么在西湖?
因为她的遗愿。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妓,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一位钟情于她的武林高手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树之下。
扩展资料:
历史相传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她的文采在此建墓。南宋时仍有墓在。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历史上苏小小墓几经毁建,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墓亭被毁坏。2004年经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
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西湖边苏小小之墓的由来(杭州苏小小墓两首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杭州西湖边苏小小之墓的由来(杭州苏小小墓两首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