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马革裹尸主人公是谁(马革裹尸主人公是谁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人) 第1张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想请求攻击的。男儿应当死在边野,以战场马革裹尸还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安心享受儿女侍奉呢?

典故: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东汉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边境,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边境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早期的时候,马援跟着光武帝南征北战,战果无数。东汉建立之初,边境发生动乱,马援直接请旨出击,大破进犯的敌军,刘秀也因此将他封为伏波将军。时光易逝,英雄迟暮。

在马援62岁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又来进犯,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但是没人有能力担此重任,将匈奴驱逐出境。这种时候,马援怎么能坐视不理?要求率兵出征。

皇帝不能忍心62岁的马援再替自己去守卫江山,但是马援还是坚持到底,“老臣的筋骨还硬朗着,男子汉就应该为国战死在疆场之上,死后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老臣怎么能畏畏缩缩?”

皇帝无奈,只得答应。后来,马援在军中病逝,为祖国奉献自己最后的精力。身为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老当益壮、不畏生死的精神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景仰。

扩展资料

1、“马革裹尸”释义:

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2、“马革裹尸”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3、近义词:

以身殉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释义:见利不贪,看到美不过分,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有这一个想法而已。

4、反义词:

临阵脱逃: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

释义:按照法律,第一次逃跑的人被重重捆起来打,再逃就杀了;临阵逃脱,第一次就杀了。

古代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主人公:

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  )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人)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人)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