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最近通过基因分析发现,一度被认为濒临灭绝的中国大鲵竟出现在该国水族馆里。
据了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大鲵作为食材被引入日本。后来在鸭川等地,中国大鲵开始与当地的日本大鲵杂交。
为掌握中国大鲵在日本的杂交情况,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分析了在鸭川水系或饲养在水族馆等场所的共计73只大鲵的基因,结果发现在日本国内还有两只“纯种”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中国大鲵的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日本动物生态学专家、广岛大学副教授清水则雄认为:“发现一种被认为灭绝的物种是了不起的成就。若能成功实现人工繁殖,或许有助于避免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