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对于孙悟空宠宫借宝讨来如意金箍棒的情节仍记忆犹新。孙悟空去东海龙王处索要兵器时,普通物件根本就是趁手,龙王被逼到无法时,才想到了天河底的神针铁。那块神针铁可是大有来历,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以镇东海。
昔,华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时,为测江河深浅,取一铁棒,可随心长短,入江河湖海,深浅立现。水患平定后,禹帝将此铁丢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被东海龙君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针铁”。
但是,在我们常的大禹图像与造型中,大禹手持的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神器”——件像铲子一样双叉而中空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像伏羲手中的八卦一样,成为大禹身份的重要标志。那么,这件“神器”到底是什么?和治水有何关系?
其实,大禹手持的只是一件普通的掘地工具——耜(sì)。耜是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耜中间有竖直缺口,据郭沫若考证,是为了便于翻动泥土。
近代以来,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耜是耒耜(lěi sì)的前半部分,它不是治水的“神器”,而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农耕工具,使用方式跟铁锨差不多。“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据传,耜的发明者为神农氏(炎帝)。《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
而炎帝后的大禹,正是靠着这样简陋的工具,带领先民们与天斗、与地斗。正是在他与众先民的不懈努力下,咆哮的河水才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后代人们感念大禹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被尊为“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