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阿里回应二选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阿里回应二选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第1张

本文目录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阿里巴巴集团“二选一”事件就是从两个之间只能选一个。意思指的是想要开店的商家只能在阿里体系的电商平台或者竞品平台之间选一个。

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如果有用户想在天猫入驻,那该用户便不可在京东或其他平台上同时存在。”。导致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二选一”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针对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阿里巴巴未给出具体回应。

扩展资料: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事件本应该只在行业内发酵,但由于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的一封微博回应,称“二选一”本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随即该言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并最终形成社会效应,最终导致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而就在曝出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之前,市场监管总局此前于12月14日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阅文集团和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阿里涉嫌“二选一”,这“二选一”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完别再问了

作者 | UJ大叔

| UJ大叔

先前阿里还回应 “ 被调查 ” 是谣言,现在这么快被打脸,不知道疼不疼。

引起瞩目的是《阿里巴巴“二选一”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大家只知道阿里被调查,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明白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被调查,只有 “ 二选一 ” 三个字引发联想。

作为消费者,我们广泛的认为是两家的商品,只能买一家,但是从消费者角度这是不合逻辑的。作为电商平台,拒客于千里之外,你买了A的产品就不登录B的软件?不可能!

又或者是小黄与小蓝,我们的确是在二选一。但此 “ 二选一 ” 非彼 “ 二选一 ” 。

阿里涉嫌的 “ 二选一 ” 是针对入驻平台的品牌商家,而不是消费者,让品牌商家只能 “ 二选一 ” 入驻,甚至存在 “ 三选一 ” 、 “ 四选一 ”。

“ 二选一 ” 早已存在,作为电商龙头的杭州马跟刘东东已经经过多次博弈。刘东东十分不满杭州马不断以 “ 签订D家协议 ” 、 “ D家合作 ” 等方式,要求在杭州马开设店铺的服饰、家居等众多品牌商家不得在刘东东这边参加促销活动、不得开设店铺进行经营。

有什么影响?

1、 不公平竞争

“ 二选一 ” 表面上是一种合理商业手段,但是本质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 “ 薅羊毛 ” ,也不是保证上下游的竞争关系,而是为了排挤对手,以更高的姿态占据市场。

电子商务法对平台强制 “ 二选一 ” 的罚款上限是200万元,这对大电商平台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2、 双方地位对换

是否入驻以及D家入驻的授权,在传统观念上是由商家决定的。而 “ 二选一 ” 让双方位置对调,明里顺理成章,私下暗度陈仓。

名义上属于入驻商家,实际属于电商,来实行进一步的掌控。

3、 流量独自

“ 二选一 ” 利用技术、流量等手段。举例来说:当店铺遭遇平台技术规避后,消费者搜索商品时会搜索不到。

此外,消费者浏览商品,系统进行个性化推荐时,网站会规避遭遇 “ 二选一 ” 商家的商品,使得店铺凭空消失在消费者面前,变成 “ 自私域流量 ” 。

此后带来的影响以及用户、商户的权益可想而已。

看似合情合理的商业操作,实质是 “ 寡头主义 ” 的小火苗。

马云自从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不恰当演讲之后,口碑一直下跌,并宣布蚂蚁将要上市。

先前 “ 淘宝的传奇 ” 带富了一批人,蚂蚁上市的消息,更是让员工、投资者有点坐不住了。

马云宣布 “ 蚂蚁上市 ” 恰恰也表明了,他想再制造一个 “ 神话 ” 。其实大家想想,造成阿里现今局面的并不是马云峰会的发言,而是近期频频出格的举动。

大家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不知道的有兴趣可以查一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由于阿里的不节制,这下马脚公布于众。互联网金融的存在,是时代的更替。也是身为一个辅助者的角色而存在。

没有所谓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反垄断!民心之所向!大势之所趋!

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京东诉阿里“二选一”垄断案进展:北京高院审理!阿里:尊重判决

备受外界关注的京东诉阿里“二选一”垄断案近日有了进展。10月9日,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消息,最高院驳回阿里管辖权异议上诉,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享有管辖权。上诉人要求将本案移送至浙江省高院审理,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10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发布声明表示,真心感谢在北京对二选一这个话题进行公开地审理,尊重法院的任何判决结果,实在不愿意再被动配合某些企业的炒作。

据南都记者了解,2017年,京东向北京高院起诉天猫,称其滥用市场支配力量实施“二选一”等行为,损害了正常竞争秩序。

天猫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一审法院并非本案被告(天猫)住所地人民法院,亦非被控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行为结果地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对本案没有行使管辖权的基础和法律依据,应当移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2017年,北京高院一审认为本案中,京东主张天猫的“二选一”行为,虽然是针对网络平台上开店经营的各品牌商家,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特性,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不限于被告(天猫)住所地或被告直接行为地。

此外,这种“二选一”行为将对该相关市场内的自由竞争产生影响,当然涵盖了一审法院管辖的北京市。同时,京东亦主张天猫不仅在北京地区实际实施“二选一”行为,而且天猫其他“二选一”后果也已及于北京地区,从而进一步证明北京属于被诉侵权行为的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综上,北京地区是本案被控侵权行为实施地和被控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

对于这项管辖权裁定,天猫表示不服并上诉至最高院。10月9日,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最高院近日对这起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判决。

最高院认为,本案焦点问题是北京高院对此案是否具有管辖权,在管辖权异议案件中,最高院只审理与建立案件管辖连接点相关的事实。

“管辖权异议经过北京高院一审、最高院二审,于今年7月由最高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天猫的管辖权异议请求,”京东代理律师、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伟告诉南都记者,这宣告本案正式进入实体审理阶段,目前实体争议的审理尚未开庭。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本案中京东诉称,2013年以来,天猫不断以各种手段实施对强迫商家进行“二选一”。天猫对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在天猫商城开设店铺的服饰、家居等众多品牌商家不得在京东商城参加618、双11等促销活动、不得在京东商城开设店铺进行经营,甚至只能在天猫商城一个平台开设店铺进行经营。

京东认为,天猫在国内B2C网上零售平台市场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等行为,损害了国内网上零售平台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侵犯了京东、商家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天猫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此,京东请求法院判令天猫赔偿京东10亿元,停止强迫商家“二选一”,并进行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南都记者注意到,10月14日,王帅发布的声明中也对二选一行为进行了回应。王帅表示,二选一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平台为组织大促活动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对等力度,以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

阿里二选一事件是什么

阿里巴巴将积极配合调查

在巨大的垄断下,年轻人没有投资,而且他们缺乏积蓄,因此创业很困难。这次,对阿里巴巴件涉嫌垄断的案件进行了调查,这也提醒互联网巨头,国家支持该平台的发展,但最好不要让平台自己经营自己的大生意,破坏市场平衡,并留给他人更多的机会。在阿里巴巴2020云栖大会期间,

阿里巴巴,已经过再次调查。作为一个没有钱的小家伙,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说华北的配额减少了,我总是觉得人们提前消费是不好的。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最好有一点储蓄。我觉得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好,工厂的效率很差,商店的营业关门了,餐厅没有人吃饭,到2020年将很难赚钱!这一切都受到流行病的影响吗?还有其他原因吗?对于真正的老鼠来说,2020年并非易事,我们希望在2021年能够扭转局面。

最近阿里巴巴抓严

由于监管机构关注互联网领域的垄断,因此反垄断调查未来可能会显示出更加规范的趋势。不仅阿里,而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都需要应对此类问题。政策监督。此次反垄断调查得到阿里巴巴的接受,调查的最终结果对于随后的互联网反垄断程序具有一定的基准意义。
9年30日的报道,阿里巴巴的首席财务官吴伟在周三的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阿里云有望在2021财年将亏损转化为利润。阿里巴巴曾经说过,未来三年将再投资2亿多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如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和网络。

9年30月,阿里巴巴集团年度股东大会宣布,根据两年前的一系列继承安排,马云从现在起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据了解,2018年9月,马云发布了一封完整的信,宣布在2019年阿里20周年之际,他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将由张勇接任。同时,为了组织的平稳过渡,他将继续担任董事会成员,直到2020年底阿里巴巴届年度股东大会为止。

在2020年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调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涉嫌垄断行为的批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最近依法发布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报告。控股有限公司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了调查,例如“二选一“,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最近第二次对阿里巴巴进行调查,阿里巴巴表示将积极配合。经监事会调查,公司业务目前一切正常,《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对“ 阿里巴巴之二“的可疑垄断行为进行调查是中国加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监管的重要措施。

阿里遭“二选一”垄断调查,一夜蒸发6000亿,好景难再

每年的双十一, 都是阿里捷报频传的时候,而且每年都是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亿销售额,在多少秒内突破了10亿万,多长时间突破了100亿,多长时间突破了千亿元,让人感觉,电商的钱景似乎无限。

然而,有句老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欢。阿里最近似乎摊上事了:先是前一阵子蚂蚁金服上市遇阻,被暂停,接着最近阿里被反垄断调查,让人感觉,阿里这两年有些流年不利。

就在前两天,也就是平安夜,阿里股价市值一夜蒸发人民币超过6000亿元。而阿里系的其他一些上市公司股价也跟着大幅度缩水,比如阿里 健康 跌没了大约390亿港元,而被马云极力推崇的并且由阿里控股的所谓新零售代表——高鑫零售也一夜蒸发23亿港元,这让不少股民感到措手不及。

那么,为什么阿里股价会一夜暴跌呢?当然是事出必有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媒体报道的相关部门将要对阿里实施“二选一”等立案调查的消息,加上蚂蚁金服被约谈的消息,各种对阿里不利的消息叠加在一起,产生了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这次阿里一夜之间股价蒸发超过6000亿。

其实,这几年虽然年年双十一阿里都在宣传自己又比去年增长了多少多少亿,但是不争的事实是,阿里电商受到了腾讯系多方面的压力:高端有京东,京东自营商品的品质信誉和物流速度,是淘宝天猫难以企及的。特别是数码、IT、电子和通讯等产品,京东的销量可以甩天猫八条街。

而在低端,则有拼多多进行围剿蚕食,虽然拼多多假货多物流垃圾,但是人家便宜啊,而且有些东西便宜到让人意想不到,农村很多用户就图便宜,只要能用就行,他们不管你是真的还是假的。而这次阿里大跌的同时,拼多多股价大涨千亿人民币,不过很多网友对拼多多并不感冒,吐槽声音一大片,主要槽点就是假货多,质量差。
而最令人揪心的是,根据一些专家的说法,如果这次反垄断调查被确认,阿里可能面临几十亿到几百亿之间的巨额罚款,这可是国内有史以来的最大罚单。这让曾经喜欢到处演讲,到处给人上课的马云,会产生多大的纠结?

这也让网友感到:阿里遭“二选一”垄断调查,一夜蒸发6000亿,好景难再?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查,为啥要做“二选一”,揭秘背后商业逻辑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很多吃瓜群众可能对二选一这件事情并不特别的了解,当然涉嫌垄断并不仅仅是二选一这么简单,我们先从二选一这件事情说起。

那么什么叫做二选一呢?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是最大的电商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京东和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拼多多,剩下的还有苏宁唯品会等相对垂直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要想把业务做的非常大,就需要有大量的商家入驻才行。

按照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阿里系的入驻商家数量显然是最大的,紧接着就是京东,拼多多的商家数量虽然也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中高端平台和天猫京东相比还无法抗衡。

在平台运营 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叫做商家运营,也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商家,找到质量尽可能高的商家,什么叫做质量高的商家呢?比如大的零售商,或者是大的品牌商。

如果你经常使用拼多多和天猫的话,一定会发现,拼多多上面的商品虽然也很多,虽然也能找到一些大牌的商品,但是卖这些商品的商家却都是一些小商家,或者是不知名的一些商家。为什么很多天猫京东上比较知名的商家你在拼多多看不到呢?

里边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是二选一,比如阿里会告知某个大的店铺,你们不要去拼多多开店,否则在天猫平台获得的支持可能会变少,虽然话说的很委婉,但是背后的意思却很明白,你要是去了拼多多,天猫的业绩就不好说了。对于一些年销售几十亿的大店铺,大品牌来说,这样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这样的二选一,其实在京东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慢慢达到了一个平衡。但是在双十一期间,二选一的火药味仍然很浓的。要么你只能在天猫做双十一,要么是你给到的价格只能在天猫上售卖,其他平台的不能够拿到这个价格。

对于一些大牌来讲,这样的二选一可能相对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大牌的话语权相对较强,不会受到平台的威胁,最多是商量出一个较好的方案,比如两边的活动促销力度必须一致。但对于那些自身销售在天猫平台占比较高的品牌而言,二选一的作用就很大了,因为品牌自身的筹码并不多,因为你的命脉都掌握在大平台手中,自然只能够按照大平台的意思去办。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垄断,平台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源。

那么这样一来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头部效应就越来越强,一些新兴的电商公司很难活下来,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死掉了无数的电商公司,当然这些电商公司的倒闭,并不完全是因为行业垄断造成的,本身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垄断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会压制行业创新,造成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局面。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创业做互联网,投资人首先问你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阿里来做了,你会怎么办,如果腾讯来做了你会怎么办。于是这些人即便有很强的能力,有很好的创意,也很难把一个项目做成,因为他们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被巨头快速的跟进,并且赶超,然后通过强大的资金实力把你干死,这样的案例,在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最后的目标就是被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收购。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新兴公司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一些业务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那么整个经济的活力也必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巨头垄断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并且很多时候,巨头的垄断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比如共享单车,比如滴滴打车,比如外卖大战,等等。在这一点上,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的便利,因为巨头的参与能够迅速的将一个业态做出来,很多 社会 变革与进步,都离不开巨头公司的推进。

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反垄断在国外一直是非常严格的,并且已经执行了很多年,那是因为国外已经经历过了初期的发展阶段,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良性的市场竞争才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提升整个 社会 的经济活力。

为什么会提升经济活力呢,你想啊,如果没有反垄断法,你随便做了一个东西,就被别人以非常规的竞争手段抢走了,那还有谁想去做这个东西呢?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领先于全世界,在过去的十几年发展过程,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管控是非常小的,基本上遵循着边发展,边规范的逻辑,在初期的时候,让行业本身野蛮生长,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根据行业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法规,尽可能的保证行业活力,不给大家制造太多的麻烦。

我自己是做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基本上就是这个逻辑,在初期,网上卖药的管控非常宽松,让行业自己去摸索发展,当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以及行业大概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这个时候才会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来规范行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逻辑,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巨头越来越大,资金实力越来越强,涉及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有BAT,还有出现了不少新的巨头,比如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企业。

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和美国互联网开始分庭抗礼了,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一方面已经没有必要放宽管制了,大家都很有钱。另一方面是,如果持续放宽管制,巨头们的一些业务策略可能就会阻碍行业发展,甚至会引起其他方面的风险。最典型的就是蚂蚁金服。

再比如,最近被炒得非常火爆的社区团购,以巨头的资金实力,进来之后可以横扫线下的生鲜市场,从生活便利的程度来看,从资源利用的效率来看,确实都提升了。但是原本的线下生鲜行业,却会遭到灭顶之灾。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社区团购是好是坏就很难说了。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巨头垄断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乍看上去确实好像没啥关系,但很多时候是会有连锁反应的,就好比电商行业的崛起,对线下店铺的生意造成了冲击一样。如果行业当中全部是巨头公司,那么新兴的中小型公司就会少很多,而中小公司才是保证就业的核心力量。

为啥阿里腾讯的工资可以很高,不是因为他们员工的能力真的比你强很多,而是因为资源聚集了,原本100个人要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个人就可以干,用原来100个人的工资去养现在的1个人,那工资自然就高了,但是人却少了,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之前的视频当中说过,有一条逆袭道路叫做职场道路,走职场就需要进大公司才行,如果大公司的寡头效应越来越强,那么能进大公司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反过来,如果行业当中多一些中腰部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你的逆袭道路也会多一条。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八鱼,欢迎关注@八鱼先森,并加入我的【生财有大道】社群,相关问题可以在群里向我提问。

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盘点互联网强迫“二选一”垄断的那些事

阿里巴巴因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的重点是阿里二选一问题。

何为二选一,就是强迫在两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比如点外卖,平台要求,只能在饿了么和美团选择一个,这就是二选一,替消费者强制做了选择。

腾讯通过强大的QQ用户基础,把QQ安全管家强制安装在电脑上,这一举动,触犯了以安全立家360的核心利益。

360开始反击,2010年,360开发“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360曝光了QQ软件偷窥用户隐私。

腾讯不干了,腾讯起诉360不正当竞争。

360对起诉的回应是开发一款“360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软件阻止QQ查看客户隐私文件,72个小时下载量突破2000万。

此时,腾讯还没有微信,QQ是腾讯的生存根本,腾讯开始终极反击,2010年11月,腾讯率先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正常使用QQ,用户必须二选一。

360的用户基础比QQ还是差很多,大量的用户卸载了360软件,周鸿祎开始服软,后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360召回“360扣扣保镖“,腾讯QQ兼容360软件。

3Q大战,带了坏头,此后,互联网企业纷纷把二选一作为打压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2009年,京东开始进军大家电,京东每年增长达到300%,海信、康佳等厂商和京东直接合作,苏宁和国美急了。

苏宁发布公告,如果厂商继续给京东供货,苏宁将会把这个厂商的货从苏宁1700家门店撤掉,当时大家电,京东只能算小弟,厂商没有办法,在二选一当中,只能选择苏宁。

京东无奈,发起了价格战,直接从经销商处进货,厂商通过给经销商供货,经销商卖货给京东,这样厂商不算违反苏宁的规定。

半年后,苏宁发布公告退出,不再参加价格战,半年之久的电商价格战告一段落。

京东进军图书类目时,受到了当当的二选一,出版社必须在京东和当地之间选择一个。京东同样通过价格战获得了曲线胜利,因此,京东被称为“价格屠夫”。但是面对竞争对手发起的不正常竞争,价格战无疑是最好的回应手段。

2017年,嘀嗒发布《致滴滴出行的一封信》公开信,信中提到深圳6名出租车司机在手机上安装了嘀嗒出租车司机端APP后,却被滴滴要求,强制其二选一,要么卸载嘀嗒,要么卸载滴滴,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滴滴让嘀嗒司机二选一,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滴滴在打车市场遇到了嘀嗒、曹操打车、大众打车等品牌的竞争,为了估值上市,滴滴开始不断进军其他业务,外卖是其中之一,外卖触犯了美团的底线,美团同样在打车行业试探滴滴的底线。

美团先是坐不住了。

滴滴外卖在无锡上线时,美团要求商家二选一,否则被封杀。意味着商家只能在美团或者滴滴外卖平台,选择一家从事外卖业务。

自从百度外卖卖给饿了么之后,外卖市场由三足鼎立,变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二强并列的局面,此后阿里巴巴花费90多亿美金把饿了么收入囊中,和口碑组成了本地生活集团,和美团对抗。

自此,美团投入了腾讯系,饿了么投入阿里系。两强竞争的手法如出一辙,先是饿了么强制商家二选一,接着美团还击,也强制商家二选一,互联网的竞争手段何其相似。

现在,外卖市场,美团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这不是美团的垄断竞争的功劳,而是因为饿了么融入阿里不成功。

阿里开创了双11电商节,京东在618,京东在3C行业占有优势,天猫在服装上超过京东。

京东在自己开创的618购物节,想进军服装行业。

天猫为了遏制京东,要求服装品牌商必须退出京东618活动,京东直接放出了免除商家最多高达3年的佣金和平台使用费的杀手锏回击天猫。

天猫对此要求,服装商要是不撤离京东,将面临严重惩罚,比如无法获得天猫所有活动的资源,包括双11促销。

服装,还是天猫是天下,大部分服装品牌商选择了天猫,京东无奈,只能暂缓进入服装行业,现在在京东上,买服装的人依然不多,天猫守住了阵地,垄断了市场。

以上的二选一,基本上都是由市场垄断方发起,市场垄断者担心后来者搅局,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要挟用户、商家必须做出二选一,处于弱势的用户、商家只能选择垄断方,这是典型的垄断竞争。

除了以上的二选一,互联网当中二选一的例子太多了,除了二选一,互联网的垄断竞争的例子更多了。

比如现在的阿里系和腾讯系,为了支持互联网的发展,监管对互联网公司很容忍,到了今天,我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按市值)的国家,但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自己的资源、资金实力频繁打压后来者,迫使互联网公司站队,迫使他们二选一,要么选阿里、要么选腾讯,不站队只有死路一条,站队后的企业,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他企业想再进入太难了,这是最大的垄断。

现在市场监管总局调查阿里,只是开始,后面的互联网公司估计也难独善其身。

马云的二选一是怎么回事

阿里巴巴集团“二选一”事件就是从两个之间只能选一个。意思指的是想要开店的商家只能在阿里体系的电商平台或者竞品平台之间选一个。

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如果有用户想在天猫入驻,那该用户便不可在京东或其他平台上同时存在。”。导致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二选一”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针对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阿里巴巴未给出具体回应。

相关信息: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事件本应该只在行业内发酵,但由于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的一封微博回应,称“二选一”本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随即该言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并最终形成社会效应,最终导致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而就在曝出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之前,市场监管总局此前于12月14日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阅文集团和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阿里涉嫌“二选一”垄断被查,这“二选一”指什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日宣布对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二选一”等涉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引发阿里集团的股票大跌!

那么,究竟什么是“二选一”行为?阿里到底出啥事儿了?电商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存在哪些争议?就在一天以前,一份提请审议的报告正好对“二选一”进行了详解,显然是当局为更大力度的反垄断措施铺路布局。

报告将“二选一”归列为新形势下不正当竞争的其中一种“负面典型”,具体指的是“平台利用优势地位和商家对其的依赖性,采取不正当手段强迫经营者在平台间‘二选一’”。报告指出,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老问题依然突出,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排除和限制竞争行为凸显。

报告指出,目前购物、外卖、社交、酒店 旅游 等电商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有的平台利用优势地位和商家的依赖性,强迫中小商家在平台间“二选一”,如果商家被发现在其他平台销售,平台会对商家进行惩处甚至直接下线其所有商品。部分商家因此压减产能、裁减员工,导致线上影响向线下传导。

报告还说,有的外卖平台随着商家对其依赖度的提高而向其收取更高比例的佣金,商家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经常是赔本赚吆喝,部分难以承受压力的商户要么离开平台,要么压降商品质量,最终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近来引起快递行业和社区团购都这份报告中被点名。报告指,近期,快递行业恶性低价竞争抢夺市场愈演愈烈,头部企业通过规模优势不断压价竞争,中间层商户则被迫降低快递员派送费来跟随降价,有些中小快递商户倒闭,对快递员队伍的稳定性也带来冲击,对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大型网络平台又布局社区团购,重现“烧钱补贴”“跑马圈地”的场景。

商家不做“二选一”可能面对什么惩处?

那么,平台是以什么方式“惩处”不接受“二选一”的商家?根据早前澎湃新闻今年11月针对反垄断课题的报道,平台对商家采取的惩罚,可能包括搜索降权、流量限制、技术障碍、扣取保证金等,这往往会给商户以沉重打击,造成客户流失,现金流紧张,不得不遣散部分员工,也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在线外卖平台市场经过多轮整合后,已经只剩下腾讯投资的美团和阿里巴巴、蚂蚁 科技 联合收购的饿了么。后者先收购了百度外卖,又整合了口碑网,在许多城市与合并后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形成了双头寡占格局。而这一系列外卖平台间的并购无一依据《反垄断法》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也无一被反垄断执法机构事后查处。

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各地餐饮商户常常不得不被迫在两者之间“二选一”,而且往往必须接受平台的外卖配送服务,不得通过自己的员工或者第三方来配送外卖。这样一来,与平台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的商户就被平台锁定。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堂食经营困难时,很多餐饮企业更加严重依赖两大外卖平台的销售渠道。

针对快递业,《时代周报》今年5月曾整理了中国七家快递主流上市公司的年报。该报汇总发现,经过阿里系快递近两年积极上演的合纵连横,中国快递市场已由此前的一超多强(顺丰独大、“四通一达”默默陪跑),变为阿里系、顺丰和京东的三足鼎立。

统称为 “四通一达” 的五家快递公司,即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近两年来纷纷加盟阿里菜鸟后,在快递市场的市场份额迅猛扩张、达到了72%。而曾经的行业老大顺丰,正面对市场占有率不断流失、盈利率增长缓慢的困境。

对于阿里被调查,你怎么看?你觉得美团滴滴这样的平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互联网企业??

阿里回应强制二选一,是偷换概念还是理所应当

在最近京东起诉了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双方的竞争一直都很多,而最近的这一个起诉则是起源于2选1,也就是说当商家在平台上参与活动的时候并不能得到照顾,除非坚定地选择了一方立场站定。

简单来说就是你作为一个商家,如果选择了京东的同时又在天猫上做活动,那么这样就会遭到天猫内部的一些排斥,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属于25仔,大概就是天生反骨的这种,所以给你的支持力度会很小,原本按照你店铺的规模档次,可能你拥有10万级别的推荐支持力度,但由于你同时在京东也有卖货,那么天猫会削减你的推荐力度档次,或者直接把你pass掉。

虽然这不是硬性的2选1要求,要求你必须要在天猫上卖,选择了京东就不能来我们这,但实际上已经相差无几了,所以很多商家在面临这样情况的同时,只能被迫选择放弃京东,从而全部都依附到阿里旗下,这也是阿里与天猫打击京东的一部好戏,然而对普通的商家来说,肯定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多面开花,毕竟京东跟天猫有不同的资源渠道,多一个驻点就能够多一份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对阿里天猫反感,而这件事情曝光之后更是由京东告上法院,让它变得火上浇油了,承受了这样的一个污名与骂名之后,阿里会怎么解决呢?最近阿里的一个负责人王帅就发表了回应,他在微博上回应的义正言辞,首先已经受够了这样无休止的炒作,然后希望大家能够理智一些,意识到这种2选1原本就是在商业竞争中特别常见的。

王帅的这话的确没错,但在市场经济提倡公平的今天,确实不能够要求对方强制2选1,这也是在商家竞争的规则中写明的法律规定,而且他的这句话有很大的漏洞,是阿里的一个自我打脸,主要的问题还是处在于半年之前饿了么与美团的一个竞争,当时饿了么是一个受害者,在半年前,很多在美团有开店的商家表示美团就强制了用户2选1,一旦选择了美团,就不能再选择阿里饿了么,这件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饿了么还是非常弱势的一方, 希望能够获得大众的同情以及法律的支持,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阿里却用同样的招数给了京东重重一击,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的确不假,而且在以前确实有过很多类似事件,在商界很常见,但前后两件事情相隔的时间并不长,阿里现在出来假装正经就很让人反感了。

其实说起这种2选1的事情,提出上诉的基本上都是弱势方,正如天猫跟京东的竞争当中,天猫一直都是优胜者,所以才有财大气粗的资本要求用户只能选择自己,他也知道绝大多数的商家都会迫于压力这么做,而并不会跟京东去混,京东的体量确实不小,但跟天猫比起来还有所差距,而饿了么也是这么一个情况。

饿了么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很多的分公司与一些外送员,但跟先下手为强的美团比起来饿了么就要弱势很多,所以美团也有资本让商家选择自己,当时的饿了么可以卖惨博取同情,但当角色互换的时候,阿里王帅这么一番话就让人觉得太尴尬了,最尴尬的一点在于他说的特别有道理,也就是他强行把当年的美团洗白了,并不是由于美团太霸道,而是由于市场竞争的规则原本就如此。

这件事情对饿了么来说是很悲惨的,因为他们突然就被王帅这个猪队友给锤了一记猛棍,虽然王帅短时间内能让天猫跟京东的2选1竞争变得合法起来,但很快又会陷入一个被动,说不定美团这个时候就会出来捣乱,而且特别愚蠢的一点是,这其实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属于拆东墙补西墙,把天猫面临的尴尬境况给补好了,但是他却主动把东墙给拆了。

其实在商业竞争里面,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规则与潜规则,而到底什么规则是对的一句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要看不同的时机以及不同的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公说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对我们普通的用户群体来说,的确需要一个更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被商家强制2选1,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并不支持阿里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里回应二选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是什么意思)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阿里回应二选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