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请问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一样吗?学习粤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本文目录
- 请问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一样吗
- 学习粤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
- 为什么我手机下载了沪语输入法却无法使用
- 安卓版的手机用沪语说话转化为文字的功能为什么不行
- 上海话里的“lūlū伊” 是“捋”这个字瓦
- 微信语音输入上海话怎么设置
- 上海话是怎么得来的
- 这两本晚清民初方言词典,记录百年前沪粤语方言的「活化石」
请问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一样吗
苏州话和吴江话基本是差不多的,都是原始保留下来的,上海话是宁波话演变过来的,所以和苏州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学习粤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
北方人怒答一记,从未去过粤语区,三年多自学历史(未系统学习),粤语吧即将13级(未水贴),这些年业余学粤语的确养成了一些习惯,看到这个问题正好来个回顾归纳。1、用词习惯及语序的改变,已经不知不觉习惯说搭车而不是乘车,说登对而不是般配,说电灯胆而不是电灯泡,说别人傻第一反应是痴线而不是傻X。语气词词库多了咩、啫、噶等字。一些普通话不易表达的情感会借用粤语词(普通话毕竟是人造语言,词汇不如方言形象生动,就像有时我们讲普通话也会突然蹦出个家乡话词汇一时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话替换),比如孤寒、阴功、收皮、咸湿、犀利。夸朋友英语好,会说你英语好过我,而不是你英语比我好。想说多盛一碗饭有时会说成请帮我加多碗饭。有时会对别人说你走先自己却没发现。打字时会忘记个别字普通话读音或第一反应是粤语读音,比如我至今只记得“廿”的粤语读音jaa,普通话读音nian还是刚百度的。打“话”时经常打成wa,“花”经常打成fa。2、关注点的变化。听到喜欢的歌就会去找粤语翻唱版。发现自己喜欢的明星籍贯是粤语区就会去搜索他们有没有粤语影音作品。发现有非粤语区明星会讲粤语就喜欢比较他们的粤语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看香港电影电视剧一定看原声版的。一个人走在街上无聊时会用粤语念店铺名或标语,不知道怎么念的时候就会查粤拼。网上认识朋友,如果知道对方会讲粤语,就会打粤语,对方往往很吃惊,问我是不是也是广东的。旅游时或在校园闲逛遇到讲粤语的,会跟在一旁听听。会喜欢看外地人展示粤语的节目比如《粤讲粤掂》,听粤语广播。3、不放过运用的机会。安装了粤拼输入法,练习用粤拼打字以区分一些易混淆的韵母。因为几乎没有实际粤语交流机会,虽然很早就识听,但是一直不识讲,在粤语吧认识了小伙伴加了微信一开始也不敢讲。还好讯飞、搜狗等输入法推出了粤语语音输入,我就尝试用粤语语音输入(苹果用户可以跟Siri用粤语聊天),一开始基本上输出都跟乱码似的,慢慢的大部分句子讲慢点都可以正确输出了。这样就避免了初学时不敢开口怕被嘲笑的尴尬,不开口永远难以进步,即使你唱粤语歌自我感觉还算顺,多加练习,连输入法都能听懂,还怕真人听不懂咩?但是对着输入法、语音助手练习粤语有个缺点,有些你发不准的音没人纠正很难改变,或是改变极慢。建议还是系统学习(报班或者采用正规拼音的教材而不是谐音教材),多跟讲粤语的朋友对话,即使你不在粤语区,现在微信、YY都可以随时沟通,很方便的。
为什么我手机下载了沪语输入法却无法使用
1.没有调成 使用该输入法
2.手机本身不支持从输入法设置中看看是不是没让他显示出来?
安卓版的手机用沪语说话转化为文字的功能为什么不行
安卓版手机沪户与说话转换成文字的功能无法实现,是因为地方方言是无法进行文字语言和文字的转换。
上海话里的“lūlū伊” 是“捋”这个字瓦
错了,是“挼”字。上海话不是没有文字,而是文字比较古老,和现代普通话不一样而已,由于推普,很多人反而不知道本字都该怎么写了。
【集韵】【韵会】【正韵】苏回切,音毸。击也。又手摩也。
◎ 挼 ruó
〈动〉
(1) 排挤
挼,摧也。——《说文》。段玉裁注:“摧,各本作推,今依《玉篇》、《韵会》…正。摧者,挤也。”
(2) 揉搓
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微信语音输入上海话怎么设置
这里分享下微信语音输入上海话设置的操作方法。
设备:OPPOr15
系统:安卓v12.1.3.2
软件:微信8.0.16
1、首先在微信点击一个好友,来到聊天界面。
2、接着下方点击+按钮。
3、然后点击语音输入功能进入。
4、最后按住绿色的按钮进行输入上海话,松开后发送出去即可。
上海话是怎么得来的
这两本晚清民初方言词典,记录百年前沪粤语方言的「活化石」
「Knife, a 一把刀ih °po tau;pocket —, 洋刀yang-tau;paper —,裁纸刀ze-°ts tau; a large —,(used by soldiers),关刀kwan-tau, 大刀da°-tau;chopping —,薄刀bok-tau……」
上述关于英文单词「knife」(刀,匕首)的词条,摘自《英汉上海方言词典》(第二版),为上海基督教方言协会编写,原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1913年再版,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是绝版孤本。
由这一词条便能窥见一百多年来上海方言的传承与演变。比如说,在现在的上海方言及普通话里,「paper knife」仍然被译作「裁纸刀」,「pocket knife」在现代上海方言里,已不再对应翻译为「洋刀」,而采用如「折叠刀,小刀」之类的译法。
再比如,从「knife」这一词条标记的字音可知,直到20世纪初,上海方言里还存在着两个入声(-h和-k),比如该词条范例「一把刀」中的「一」(ih),「薄刀」中的「薄」( bok)。(另注,°标于声母前为上声符号,°标于韵母后为去声符号)
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便是基于《英汉上海方言词典》(第二版)为底本进行重排重印,同时出版的还有《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两书均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沪、粤两地方言百年前风貌的「活化石」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大批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在中国土地上,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汉语方言圣经及其通俗教义,编写出版了种类繁多的方言和方言学著作。
遗憾的是,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中国方言学著作现在散藏在国内外各地的市级、大学图书馆或者藏书楼中,长期以来不受重视。
最初出版于清末的《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和《法粤字典》几近遗失,仅存善本曾被长期藏匿于天津马场道原工商学院教堂钟楼的阁楼夹板内。该钟楼建于民国初年,后划归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在清理教堂钟楼挪作他用时,两部词典被意外发现。其中《法粤字典》更是残缺严重。两部词典的价值当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修刚教授担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后,听闻两部词典的发现经过后高度重视,将其移至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内,遂成为「镇馆之宝」。
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朱亚军就《汉日大词典》项目与修刚会面时,听闻两部词典的发现经过后,认为其文化价值及学术史价值不容小觑,立刻表达收集整理及出版意向。朱亚军将两部词典全书复印后,征询了著名汉语方言学家钱乃荣教授的意见。钱乃荣认为这是国内仅存的记录沪、粤两地方言百年前风貌的「活化石」。
为此,上海译文出版社辞书编纂团队主持专家团队历经三年,搜集了存放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这两部1901年版孤本《英汉上海方言词典》、1909年版《法粤字典》孤本,以及散落于天津外国语大学、香港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的1909年版《法粤字典》其余善本,参考了民国初年的再版通行本,重排重印了《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
此次再版的两部词典,《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共收录词目约15000条,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文化、科技、生产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辞汇,并采用罗马字母制定了沪语拼音方案。《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收录了丰富的广东方言口语辞汇和常用表达,用与法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母制定了粤语拼音方案,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粤语词句、语音语调,同样具有颇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此外,作者还在前言处做了详尽的粤语语音和语法说明。
钱乃荣教授长期致力于吴语(上海话)研究和方言保护,曾开发「上海话输入法」。他在两书总序里写道:「两部词典作为见证近代中国沪、粤两地方言在西方语境影响下流变的活化石,通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让我们得以窥见近代以来沪、粤两地政治历史、社会文化之递嬗,为沪粤语方言的历史性研究、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综合研究,乃至晚清民初整个中国社会生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
《法粤字典》
见证上海方言变化最快的一段时期
《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还增录了1926年第六版的《上海方言常用习惯用语》中许多完全注音的实用短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初期市场买卖、交通生活的基本面貌,从语言结构上也可以发现一些新旧变化。
钱乃荣在总序里举例上海话里的是非问句,上海话从松江话沿用下来的土话通用语法形式是「V va」(如在书中的「The Merchant」一节中有这样的句子: 「今朝侬有啥事体否?」「侬要卖脱否?」),后受随苏州话、宝山话而来的「阿V」形式影响,在1916年版始增补的乘火车和电车时用的新句子中,就增有「夜班车阿有困车个?」这样的说法,而且还产生了一种两者叠加的交杂新用法「阿V…va」,如:「拉火车里阿有得吃否?」
钱乃荣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方言至少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上海话是松江方言在黄浦江两岸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府城松江方言一直是上海人心目中的权威方言,在开埠前,上海方言和松江方言十分相像,可统称为松江方言大区。在开埠后,城区里的上海话随上海的都市化发生巨大变化,自191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金融、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方言也成为江南和全国语言发展的龙头,层出不穷的新词经上海话汇入普通话的洪流里,比如马路、汽车、课程(源自英文单词course)等。
钱乃荣介绍,据至今为止搜集到的资料来看,100多年里传教士在上海连续出版了50多部上海方言著作,使用这些著作中所记语料,经条分缕析,正好可以整理出上海方言变化最快一段时期(开埠后向大都市转变时期)的语音、辞汇、语法的真实发展历史。这些资料佐证了上海城区方言虽然已经与被称之为「本地话」的郊区方言在语音、语调等方面差异明显,但上海方言仍然是以松江方言为基础的,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杂糅了宁波话、苏州话等地方言形成的“新语言“,钱乃荣说,各地移民对于上海话的贡献,是激荡出各种各样的新辞汇,因为当时许多新事物都是最先在上海出现的。
《英汉上海方言词典》
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启动「上海方言英法日三语实录典藏」项目,今后将继续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深入征集、整理和出版中华语言文化、方言文化中的民族瑰宝,将更多弥足珍贵的绝世孤本得以呈现和普及,并以此激发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志之人加入到挖掘并保存民族语言文化瑰宝、培育世界语言文化共同体的队伍中。
「上海方言英法日三语实录典藏」项目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书单如下:《上海方言习语集(英语)》(底本为1862年,麦高温编);《上海方言习语集(英语)》(底本为1868年,艾约瑟编);《汉英上海方言字典》(底本为1900年,Davis, DH & Sil *** y, JA编);《上海话课本(英语)》(底本为1913年,卜舫济编);《上海话课本(中级)(法语)》(底本为1939年,蒲君南、布尔奇瓦编);《上海方言语法(法语)》(底本为1941年,蒲君南、布尔奇瓦编);《上海话商务用语(日语)》(底本为1924年,御幡雅文编);《汉日上海方言会话集》(底本为1936年,丁卓编)。
该项目系列丛书见证了近代上海方言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流变。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说,两本日文的书籍可以作为西方传教士书籍的重要补充,比如上海话语序里「SOV」向「SVO」的转变。因为与英语、法语的「SVO」(主谓宾)结构不同,老上海话的语序是「SOV」(主宾谓),这点与日语相似,比如上海话讲「我夜饭吃过了」而不是普通话里的「我吃过晚饭了」。此外,通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还能让现代人得以窥见近代以来上海历史、社会文化的递嬗。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请问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一样吗?学习粤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请问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一样吗?学习粤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