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赚2亿的张雪峰,可能要成为历史了。因为,AI已经瞄上了高考志愿这条细得不能再细的小赛道。

随着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正式开启,抖音、百度等平台的高考相关栏目,都开始售卖“AI模拟报志愿VIP”服务,目前抖音平台显示的销售情况是“超1500万考生开通”,百度App则显示“超1000万考生成功的选择”。

两家平台的“AI模拟报志愿VIP”标价均为98元,有效期到2024年8月31日。

猛一看,AI大模型第一个落地赚钱的行业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无疑了。1500万考生付费14.7亿元,1000万考生付费就是9800万元。

张雪峰17999的课 AI能98平替吗 第1张

两家平台的AI模拟报志愿VIP购买页面(截图时间为2024年6月28日)

当然,平台口中的“千万考生选择”应该并非2024年高考一届的数字。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

艾媒咨询在一项调研中指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付费规模为8.8亿元,2023年达到9.5亿元。

目前张雪峰团队的App“峰学蔚来”中展示了两款志愿规划服务,分别是“梦想卡”和“圆梦卡”,售价分别为11999元和17999元,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到AI的冲击,相对较贵的“圆梦卡”目前并未开售。

高考在中国被誉为“普通人改变命运的第一次机会”,那么把握这次机会的成本到底是17999元更加稳妥,还是98元更加超值?

AI填志愿,难过技术门槛?

AI填志愿可信吗?

首先,AI报志愿主打一个大数据,但数据量太大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未必是好事。AI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算法局限性。很多AI填报志愿工具声称使用了AI大模型(或大语言模型LLM),然而LLM在实际训练数据中,由于很难控制数据样本,常会造成样本不均衡的情况,从而可能会学到一些“偏见”。

假如,某学校或专业经常出现在搜索引擎的信息中,甚至在网络信息中作一些搜索优化,那么这些学校很有可能会在训练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LLM可能会倾向于推荐这些学校或专业,而忽视其他同样优秀但数据较少的选项。

此外,AI搜集到的数据也要看样本大小。在某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中,虎嗅发现,专业对比功能中有“薪酬由高到低”的排序选项,其中平均薪酬最高的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随后5名是荷兰语、波斯语、葡萄牙语和印地语,皆为小语种专业。如果将平均薪酬作为参考标准的话,则填报建议很可能出现一些看起来比较“反共识”的结果。

张雪峰17999的课 AI能98平替吗 第2张

某平台的专业对比功能

其次,大数据、大样本给出的建议,通常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志愿填报来说,很难“体贴”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AI填报工具可以根据考生输入的信息提供个性化建议,但这种个性化程度是有限的,很难全面提供给AI,从而使“大数据”分析造成偏差,或者无法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推荐。

另一方面,在理解和处理复杂需求方面,也有一些不足。尤其在理解考生的情感、动机和复杂背景方面仍然存在局限。例如,考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爱好、职业理想等复杂因素,LLM可能难以全面理解和综合考虑。

语言模型缺乏完全理解人类动机和行为决策背后复杂背景的能力。清华大学在202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中提出,虽然GPT-4的情商已经超过89%的人类水平,然而LLM对人类情感理解的机制与人完全不同。

对于志愿填报来说,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个人潜力,很多都是体现在细致的“小数据”中,而AI很难通过理解这些个性化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权重”,从而做出符合真实需求的判断。

最后,AI的大数据分析通常会倾向于推荐“热门”或“主流”选项,这很可能会忽视一些冷门但更适合特定学生的选项。

万元人类规划师,重点提供情绪价值?

AI报志愿软件的基础功能大多是根据考生的省内排名区间列出可选学校,并结合性格分析和学业测评,给出冲击学校、较稳妥学校和保底学校的建议。不仅如此,AI还会给家长详细分析为什么选这些学校和专业。

不过,AI的“认真负责”并不一定是考生家长需要的,“家长更喜欢张雪峰式的直给式答案,不愿意花时间听AI的长篇大论。”某高考心理辅导从业者告诉虎嗅,家长的心态就是要一个“答案”,而廉价的AI答案,又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人类专家给的结果不仅更直接,而且更可信。填报志愿就跟上课一样,家长更相信贴着“专家”标签,具备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的老师。

“相对于AI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前述心理辅导员认为,由于AI提供的建议大多是基于文本的,缺乏与用户的实时互动和深入沟通。而人类志愿规划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疑虑,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以张雪峰团队的“梦想卡”和“圆梦卡”为例,其服务内容包括四次志愿填报沟通、日常视频课程、模拟预案和最终方案确定。视频课程大纲涵盖填报技巧、专业介绍和院校规划等方面。

一位高考志愿规划机构销售顾问告诉虎嗅,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师会参考学生的职业前景、专业适配性、兴趣爱好以及新高考科目的选择等因素。许多家长对各个专业的了解有限,只能依赖高考规划师的专业意见。

不过,如今家长对于填报志愿的关注点,明显已经被张雪峰“带跑偏”了,“毕业后能干什么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张雪峰把志愿规划师这个工作变成了就业指导。”前述高考志愿规划机构销售顾问表示,很多家长请志愿规划师,并非为了获取专业指导,而是希望获得一个“权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有的孩子想选兴趣专业,但家长希望孩子选计算机,这时候规划师的作用就是说服孩子。”在志愿规划服务过程中,规划师会详细讲解各专业的利弊,帮助家长和考生做出最终决定。

虽说张雪峰等规划师主打的就是帮家长在选报专业及职业规划过程中“消除信息差”。但这些信息在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仍存在大量变数。

2023年以前,国内多家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中,人工智能都并非高分专业。在中国互联网刚刚崛起的几年中,计算机专业在很多985院校中也不是考生的优先选择。

高考志愿规划师相比于AI,未必会给出更好或更合理的建议。但与规划师沟通的过程,却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大量的情绪价值,达到了“花钱买安心”的目的。在这个充满压力的过程中,规划师的专业意见和心理疏导同样重要。

AI打压市场空间?

在张雪峰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高考志愿填报在很多教育机构眼里,是一门能“赚到些小钱”的好生意。

然而,AI大模型入侵之后,市场格局似乎已发生改变。

前面提到过的艾媒咨询报告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达到9.5亿元,是2016年的7.3倍。不过,这一增长似乎正在放缓。艾媒咨询预测,到2027年这一市场将增长到1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6%左右,并没有保持之前的快速增长势头。随着AI的介入,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增长似乎摸到了天花板。

包括优志愿、掌上高考等平台在内,原本收费都在1000-2000元之间的志愿填报服务。今年以来各家纷纷将收费标准下调了10倍,降至200-300元。这让很多平台不得不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利润空间大幅缩减。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根据教育部也推出了免费的“阳光高考”平台。相比于免费、教育部背书,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付费服务吸引力大幅下降,生意也变得更像“野路子”,更难做了。

不过,国家提供的免费服务也并不是要把高考志愿规划市场一棒子打死,更多的应该是要促进各家平台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探索良性商业模式。

短期来看“阳光高考”平台的出现,可能会压缩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长期来看,市场仍存在大量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取决于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

大语言模型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中虽然具有高效、数据驱动的优势,但在数据质量、算法偏差、个性化需求、情感理解、用户信任、交互体验以及伦理和隐私问题上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目前高考志愿规划平台主推的服务大多是AI+人类专家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志愿填报服务。

被AI盯上的张雪峰,今年可能会少赚点,但明年张雪峰自己开发了AI Agent的话,没准会赚更多。

张雪峰17999的课 AI能98平替吗 第3张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