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不见了。

当然,这并不是Instagram无差别封杀了未成年人账号。而是这家社交网站巨头在持续多年的监管与诉讼压力下,终于实施了最严格的“青少年用户保护法”。

青少年保护措施全面升级

从本周开始,Instagram上所有年龄不到18岁的用户都会被归类为“青少年用户”,默认设置为私密状态,自动实施诸多防护措施,体验功能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互动限制,隔离普通用户和青少年用户。在私密状态下,普通账号无法搜索或者看到青少年账号,也无法向青少年账号发送私信。只有互为好友的青少年用户之间可以发送私信。青少年用户只会看到他们关注用户的“标签”(Tag)和“提及”(Mention)。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1张

第二,时间限制,限制青少年用户的使用时长。青少年用户每天上网60分钟就会收到提醒,告知他们今天使用时长已到,需要退出应用。青少年账号还自动设置了“睡眠模式”,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7点之间,他们的账号不会收到通知,避免沉迷网络影响睡眠时间。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2张

第三,内容限制,限制青少年用户所接触的内容。Instagram为青少年用户推出了内容分类过滤,限制青少年看到的图片与视频。举例来说,暴力、整容、减肥等内容就被平台分类为“青少年不宜”,不会出现在青少年用户的信息流中。

第四,算法区别。青少年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筛选过的兴趣词,自主选择他们希望看到的内容与推荐。但Instagram将对成年用户和未成年用户实施两套不同的兴趣推荐,两个用户群看到的内容和信息流也会存在显著差别。

第五,家长监督。上诉青少年用户保护功能都是自动默认的。只有16岁以上的用户才能自主更改这些设置。16岁以下的用户,必须得到家长的批准才能进行调整。家长可以设立一个家长监督机制(Parental Supervision),对自己孩子账户的活动甚至是信息流进行监督。

需要解释的是,在此之前,Instagram上13-16岁用户的账号也是默认私密的,只有他们批准的用户才能看到页面以及私信。而此次防护升级之后,所有18岁以下用户的页面都会默认变成私密状态。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3张

 强化家长监督机制是此次Instagram对青少年用户推出的重要保护机制。设置监督机制之后,家长账户有着巨大的权限,包括:

1、有权批准或者拒绝孩子调整防护措施的要求,提升孩子账户的防护级别。2、可以看到孩子在和谁聊天,但不能看到聊天内容;3、可以设置孩子每天的使用时间,超过时长就拒绝孩子登陆;4、可以通过关键词,看到孩子在平台能看到的内容,以及限制他们不能看到什么内容。

换句话说,青少年在Instagram平台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的监督之下。除了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无法让家长看到之外,青少年用户关注了谁,和谁私信聊天,看到了什么内容,家长账户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Instagram的这些青少年用户保护机制将首先推送给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市场,今年晚些时候在欧盟地区上线,而后2025年逐步在全球市场推广。新注册用户将会立即适用新规,现有青少年用户则会在一周之内生效。

AI辨别查找未成年人谎报年龄

另外一个焦点问题是,青少年用户可能会虚报年龄以逃避限制。如何验证用户的真实年龄,这也是诸多社交平台所普遍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Meta全球安全总监戴维斯(Antigone Davis)承认,很多青少年会故意虚报年龄,从而得以成功注册账号,或者绕开对青少年用户的限制。

和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未成年用户同样广泛存在于Instagram、TikTok、Facebook、Snapchat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但理论上说,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可以注册使用这些服务。美国绝大部分社交网站接受的用户注册最低年龄要求都是13岁。

根据1998年颁布的《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COPPA),互联网公司为13岁以下用户提供服务需要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他们需要事先得到父母的同意,设置设置“明确与完整的”的隐私政策,确保收集的儿童数据安全保密。因为这一原因,美国绝大多数社交网站都将注册最低年龄设在了13岁。未成年人只能在父母陪伴下观看一些社交媒体过滤后的,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板块内容,例如谷歌的Youtube Kids。

但这一年龄限制机制却存在着严重漏洞,大量青少年都会通过虚报年龄来注册使用。2020年,致力于保护儿童的非盈利机构Thorn对美国2002名9-17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了社交网站使用情况调查;其中9-12岁儿童742名,12-17岁少年1260名。

调查发现,尽管各家社交媒体公司都设置了明确的年龄限制,但是大多数儿童依然在使用这些社交应用(或是在父母监护下,或是虚报年龄)。在9-12岁儿童这个群体中,每天使用社交网站的比例分别为,Facebook(45%)、Instagram(40%)、Snapchat(40%)、TikTok(41%)、YouTube(78%),甚至还有27%的未成年人用户居然在使用18岁才能注册使用的约会应用。

其他国家的情况同样如此。2021年由于一名10岁女孩模仿危险视频导致意外死亡,意大利政府勒令TikTok在三个星期内核查所有用户年龄,否则就停止运营。TikTok随后对1200万意大利用户的年龄进行全面核查,发现了50万个账户年龄不符合规定,处理了14万谎报年龄的青少年用户。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4张

针对虚报年龄的问题,Meta采用了以下辨别手段:如果一个青少年用户试图更改年龄,平台会要求他们上传一段自拍视频,上传他们的身份证,或者要求其他好友验证该用户的年龄。Meta也将AI技术运用到年龄验证中去。如果一个新用户选择注册成年用户,而在互动中其他好友提到他们的年龄,比如说“祝你14岁生日快乐”,平台的AI算法就会自动识别以此来判别用户年龄,要求用户上传视频与身份证来双重验证。

监管诉讼压力迫使平台调整

显然,Instagram发布的这些“青少年用户保护功能”不会是青少年们愿意看到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很多还处在叛逆期,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对自主生活充满向往,他们当然不愿意自己的社交账号处于父母的监督下,甚至刷多久手机都会被严格限制。

另一方面,Instagram或许也不愿意做出这样的变化。从平台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用户是一个社交平台最重要的用户群,不仅最为活跃,而且消费力高,用户忠诚度还直接关系一个平台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限制他们的上网行为,并且受到家长的监控,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对Instagram失去乐趣。

在青少年用户方面,Snapchat和TikTok一直是Instagram以及Meta的羡慕对象。过去十年时间,扎克伯格不断复制和模仿这两大平台的诸多功能,包括复制Snapchat的Story功能以及复制TikTok的Reels功能,就为了让Instagram能够继续吸引青少年用户。

但如何保护青少年用户免受网络骚扰,一直是社交网站面临的重大挑战。在2020年的社交网站调查中,Thorn还对1000名9-17岁未成年人进行了网络骚扰情况调查;其中9-12岁儿童391名,13-17岁少年609人。这一调查的结果更令人触目惊心:16%的9-12岁女孩都被成年人以性企图骚扰过,13-17岁的少女更是高达34%有过类似经历。

那么青少年是怎么应对这些网络骚扰的呢?83%的人表示自己会屏蔽和举报,只有37%的人会告诉父母或者亲友。而且很多受访的未成年人表示,即便他们拉黑和举报了骚扰行为,他们还是会再次遭到对方更换账号的再次骚扰。而在这些性企图骚扰行为中,Instagram和Snapchat的问题最为严重,26%的类似骚扰都发生在这两大平台,其次则是TikTok和Facebook Messenger(均为18%)。显然图片和视频社交平台是青少年最容易遭到网络性骚扰的平台。

2021年Meta前员工霍尔根(Frances Haugen)发布了大量公司内部文件,证明Meta很清楚自己的平台算法对青少年用户心理健康有害。这一泄密事件给Meta带来了巨大的监管与舆论压力,扎克伯格本人也被迫数次去美国国会参加听证会。正是从霍尔根泄密事件之后,Meta开始正式推出青少年用户保护措施,在次年推出了家长控制功能。

监管部门的步步施压,也迫使Meta加快步伐保护青少年用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经在2022年率先通过了《加州年龄相符设计法》,要求应用和网站开发者必须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用户安装“数字围栏”,分析自己服务可能对未成年用户带来的危害,采取主动措施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以及网络浏览数据。如果有社交网络违反这一规定,那么将面临每名所涉及未成年用户至多7500美元的罚金。

今年6月,纽约州通过立法,要求TikTok、Instagram等社交网站对18岁以下用户限制功能,禁用平台的内容推送算法。而今年7月底,美国参议院也通过了《儿童网络安全法》,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包括:阻止成年用户在网上联系青少年,限制青少年用户泄密他们的位置和其他信息,允许青少年退出算法推荐功能,屏蔽诸多不适合未成年人用户的内容等等。

社交网站要挂上警告标签

Meta面临的麻烦不仅于此。去年10月,美国十多个州的司法部联合在加州起诉Meta,指控这家社交网站巨头为了利益无视青少年用户的身心健康,在社交产品对青少年的可能危害方面误导公众,通过算法技术引诱青少年沉迷社交网站,从而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机。

除了来自州政府的诉讼,Meta还面临着来自教育工作者的诉讼。从去年开始,全美各地已经有超过200个学区委员会联合起诉Meta、Snapchat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公司,指控这些互联网巨头设计了高度成瘾的社交产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学校也是受害者。

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全美国教育工作者眼中的众矢之的。各地学区委员会一方面要起诉社交网站,另一方面在学校禁用手机。从佛罗里达到加利福尼亚州,从犹他州到康涅狄格州,这些政治立场差别巨大的红蓝州终于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共同意见: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

除了禁止使用智能手机,美国还打算让社交网站挂上有害青少年的标签。今年6月底,洛杉矶教委明文禁止校园使用智能手机之后,美国医务总监穆尔蒂(Vivek Murthy)博士在《纽约时报》发布文章,展示了诸多证据证明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他呼吁社交媒体需要在平台上加上类似“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标签,在醒目位置警告青少年沉迷社交网站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5张

穆尔蒂写道,“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危机已经成为紧急情况,社交媒体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消磨超过三个小时的青少年,他们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概率会高出一倍。而2023年夏天的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每天会在社交媒体上消耗4.8个小时!”

穆尔蒂写道,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你没有等待更多完美信息的时间。必须根据已知的事实,作出最佳判断,尽快制定行动。美国医务总监(Surgeon General)相当于美国政府的卫生健康事务发言人。不过他并没有颁布法规的权力,如果要出台类似规定,必须要美国国会立法。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集中体现在Gen Z(2000年-2012年之间出生)一代上。他们是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中长大的一代人,从小就习惯了用智能手机,每天日常生活都在刷社交网络。根据2023年Common Sense Media的调查,美国几乎一半的孩子在11岁的时候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而大约九成的青少年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

美国人惊恐地发现,和前几代人相比,Gen Z一代变得越来越社恐和死宅。这些青少年不愿意出去打工,拿驾照年龄也更晚,甚至还不想出去玩(一个间接影响是,连未成年怀孕率都只有千禧一代的三分之一),成家生育年龄越来越晚,甚至很多人压根不想要孩子。更令人担忧的是,Gen Z的自杀率却远远超过前几代人。Gen Z女孩的自杀率高达每10万人5.1,而千禧一代只有3.1。

一夜之间 Instagram上的少男少女们都消失了 第6张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今年出版的《焦虑一代:童年大改变如何导致精神疾病流行》(The Anxious Generation: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e an Epidemic of Mental Disease)提到,社交媒体的流行是导致年轻人心理健康危机的主要因素。“一项29个国家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全国青少年都多少出现了过度沉迷网络、戒断反应、忽视生活其他方面的问题,还会在自己刷社交媒体的问题上向父母撒谎。”

看起来青少年沉迷社交网站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美国政府的一致重视。就在上周,美国42个州和地区的司法部长联名致函国会,呼吁通过法案强制要求社交网站加上警告标签,提醒青少年沉迷社交网站可能危害心理健康。在这样的监管压力下,Instagram此时出台最为严格的青少年用户保护机制,未免有点“争取个积极主动”的意味。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