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但性别远不止这么一种,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则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教育、家庭、社会、自我探索的多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大多数人的这三种性别都是统一的,但也有一些人,他们的这三种性别并不一致。可能你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变性人,但真正变性成功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自己原有的生理性别躯壳里困惑着、挣扎着、经历着痛苦,因为他们的灵魂装错了躯壳,他们就是LGBT里的T——transgender跨性别人群。
相对于LGBT里的前三种性少数,T指的其实并非性倾向,而是生理性别与心理/社会性别不一致的现象,很多跨性别本质上是异性恋,因为他们是想以异性的身体去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但其他人会误认为他们就是同性恋。
就像今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华语第一部讲述跨性别的电影《翠丝》中,阿邦质问大雄 “为什么不敢出柜” 时,大雄回答 “我不是gay啊!我是女人来的!”
大雄回忆自己的年少时光,暗恋同学阿正,却不是想以男性的身体去接近阿正,而是想以女性的身体靠近他,因此当他发现阿正是gay时,却非常伤心,因为他知道作为跨性别的他,是无法与一个性倾向为同性的男生在一起的。
△《翠丝》
但大雄不知道的是,性别和性倾向其实也没有那么固定,这世上的每个人从生下来到死去时永远都是同一种性别和性倾向吗?研究性别的人会告诉你:并非如此。越来越多人相信,性别是一条彩色光谱,它是流动的。
这不代表你可以随便掰弯直男或者掰直弯男,而是说,性别的可能性太多了,它就像人类的梦境一样还是个未解之谜。所以 “我爱你,无关性别”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情感吸引和性吸引有时候真的和性别没有太大关系,只和你眼前的这个活生生的人有关。
电影《翠丝》里,大雄最终成功做了性别重置手术,成为了女人(此时已改名为翠丝),但偶尔还能体验到下面石更了,那么当经历过同性婚姻的阿邦与她在床上翻滚调情时,阿邦此时是gay吗?是bisexual双性恋吗?我想此时还在纠结他们身份标签的人是有多无聊,此时的他们就是两个对彼此都有欲望的人而已。
△《翠丝》
看完《翠丝》后,我最心疼的不是大雄,也不是darling哥,他们俩把真实的自己藏了一辈子,确实让人心疼。然而我却最心疼大雄的妻子安宜。大雄决定抛弃以前的生活勇敢做自己时,安宜苦苦追问:“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师奶啊!为什么你要这样逼我?”
是的,她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原本活在“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传统价值观里的女性,却被逼要接受和自己结婚二十多年的丈夫,突然变性为女人。她的处境类似真实社会里千千万万“同妻”的处境,但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同性恋/跨性别,而是“一定要结婚生子”的观念,害了所有人。
与安宜相比,《丹麦女孩》里的Gerda就“开明”多了,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Einar越来越喜欢扮女装,甚至厌弃自己的男性身体时,她不但没有歇斯底里地发狂、拒接接受事实,而是开始帮助Einar(后改名为Lily)更好地打扮自己,对外界隐藏“她”其实是个男人这件事,成为了Lily的坚强后盾。
△《丹麦女孩》
Gerda目睹丈夫的痛苦,接受丈夫的离去,他们俩从一对夫妻,变成了一对好姐妹,Gerda甚至还与女装的Lily发展起了百合情。他们俩是如此相爱,可以说,没有Gerda就没有Lily,因为没有Gerda,男扮女装的Lily可能很快就会被人发现,而在上个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跨性别人群只会被人当做“变态”而遭受暴力攻击。
即使在现代社会,“恐同” “恐跨” 的现象仍然大范围存在,而针对性少数的暴力行为则层出不穷,在年轻人中尤为严重。
《男孩别哭》是一部20年前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彻底的悲剧故事:一心想成为男孩的Brandon一直以男性的身份与一群好友一起玩,并且与一个女孩相爱。当真相最终被人发现时,Brandon面对的是之前一起玩的两个男性好友对自己的暴力强奸,甚至最后被他们夺走了生命。
△《男孩别哭》
相比于男跨女,女跨男的电影并不多,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比较少见,但实际上这两种人群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或许只是女跨男人群在社会中更隐蔽(很多人会认为她们就是tomboy)。这也是很多人把《男孩别哭》当做一部同性恋电影的原因,但实际上并不是,Brandon只是想变性而已,他也一直以男性的身份和身体去面对自己的女朋友。
针对跨性别的暴力事件其实就是性别暴力,而且覆盖的人群不仅包括性少数,还会包括那些不符合主流性别规范的异性恋,比如娘娘腔男生和假小子女生,不够“阳刚”的男性和不够“阴柔”的女性都会遭受嘲弄、排挤和暴力。
歧视、痛苦、遭受暴力,除了这些悲剧,讲述跨性别人群的电影难道没有轻松一点的吗?
△《沙漠妖姬》
1994年的澳洲电影《沙漠妖姬》是一部从头到尾大写着“骄傲”二字的公路片,它几乎汇集了一切吸引眼球的元素,诡异,充满激情。三个在沙漠中争奇斗艳的变装皇后,他们把车厢上谩骂的语句用耀眼的粉红色涂满,穿夸张的服装,化浓重的妆,被嘲笑也可以不在意的走下去。看完之后你会感叹:
和他们一起爱上这个有缺陷但却如此多彩的世界吧!
当你的父母或孩子有一天告诉你“我其实是另一种性别”时,你会如何反应?家庭片这个传统电影类别也能加入跨性别的元素,产生各种火花。比如《穿越美国》里,主人公是个跨性别女性,她却在年轻时不小心留下个儿子。
对于眼前的这个即将成年的儿子,她无法开口告诉对方自己其实是他的生父,而儿子也没闲着,竟然是名未成年男妓,还爱上了这位“生父”……
△《穿越美国》
卡司阵容超强大的《三代人》里,16岁的女儿决定变性,单亲妈妈正犹豫不决是否该同意,而外婆还是个女权拉拉,和自己的同性伴侣住在一起。外婆得知孙女要变性时,不假思索地说:“为什么要变性?你好好做个正常的拉拉不行吗?”
而正当我们以为那个单亲妈妈才是这家人里面观念最传统的那个时,原来她也有自己难以启齿的秘密……
△《三代人》
在这几部相对轻松的跨性别电影里,性别不再是唯一的话题,成长、家庭、自我、人生才是更大的主题。就像性别只是每个人在社会里的N个身份之一,它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也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这个世界对于性别的框架和定义越来越少,关于“男人应该如何,女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论述越来越少,所谓的社会性别越来越趋近于中性,也许,跨性别群体对于自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矛盾痛苦也会随之降低,因为不管生理性别是男是女,都可以做很多相同的事情,我们可以跳出性别而活。
但这不是在说着跨性别的痛苦只是被思想和舆论设限才产生的,且不说对于性别完全不设偏见的社会还远远没有实现,对于自己身体存在的不认可的性别器官,性别指征的痛苦也并不是心理上能简单说服的事。在我期盼着这样一个没有性别框架社会,相信这会对一些人有帮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跨性别者始终无法消除的对自己生理性别不认可的痛苦。
感谢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少数人群的生活,看到这群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人生中挣扎着苦恼着,或者快乐着勇敢地走下去。不管我们是哪一类人群,同样会遭遇青春期的迷茫,经历人生的挫折痛苦,收获亲情友情和爱情,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愿世界少些仇恨和歧视,愿所有人都被温柔以待。
附影单:
《翠丝》(2018)
《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 (2015)
《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 (1999)
《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
《穿越美国》Transamerica (2005)
《三代人》3 Generations (2015)
更多跨性别主题电影推荐:
《普通女人》Una mujer fantástica (2017)
《新女友》Une nouvelle amie (2014)
《哭泣的游戏》The Crying Game (1992)
《人生密密缝》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 (2017)
《女孩》Girl (2018)
《有性无别》(纪录片)
《错位:亚洲跨性别者》(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