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课堂实录(肖培东课堂八得) 第1张

得“意”。

读出文本的意图、主旨,即文章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文本的解读是要有深度的,但教学却是深而有度的。有的教师不会进行文本解读,只能以教参为全部。教案上的字抄的是满满的,过分依赖教参。正确的做法是:阅读教参,消化之后,再讲,就能游刃有余。

得“体”。

“体”指文体。散文就要抓情感,小说是社会的窗口。郑振铎的《猫》、沈石溪的《斑羚飞度》是小说,就要抓人物。缺失了对文体的关照,教学就会混乱,教学就会不得其旨。

得“言”。

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文字中来,没有文字的语文课是不精彩的语文课,或者不是语文课的精彩。不得言,《在沙漠中心》很有可能会上成崇拜英雄的班会课,可能还会说到《小王子》;《春酒》就成了介绍民俗民风的文化课,甚至搬出琦君的其它作品:总之,会搬来很多救兵。碧波深处有珍奇。“不必说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为什么是“光滑”的?因为孩子经常趴在上面玩,所以此处是孩子们的乐园!上《我与地坛》,孩子们感动地哭了,是因为对自己母亲的愧疚,而不是因为史铁生的文字!《秋天的怀念》就应该抓住“挡”“花”“好好活”等词展开语文活动。

得“问”。

好的课堂要用问题来推动,要问成一个探究性的、能思辨、能辩可争的问题。问之后,要让学生思考,呆一呆,傻一傻,冷一冷。有冷静的思考,有滞留,那就问得太好了;没有思考含量的对答如流并不好。我常常对学生说:“别忙着举手,想好了再说!”

得“读”。

语文课是读书课,应该老老实实教学生读书,没有读书,就没有语文,让学生听,让学生思,让学生说。我常常让学生说一半,其他学生接着说。幻灯片要,但千万不要做一个只会按鼠标的人,一节课用了大量的幻灯片,这样的人是不会上课的。幻灯片只是辅助手段,我们要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忽略了读的时代,手机代替了我们的读。我们的学生要读,老师要读。我常想,我的阅读障碍,就是你的阅读障碍。这样想了,教学就会从学生的阅读出发。

得“思”。

给学生空间、时间,别着急,让学生说。当大家都称赞你的时候,你更得想,课堂问题自己要发现。我们这一次语文教学活动,大家都说“不虚此行”,但这”不虚“,应该不仅仅是别人的精彩,而是要依附于自己的进步。今天听,明天记着,想想我自己应该怎么做。

得“生”。

好的课不只有教师的精彩,而更有学生的进步。我们的使命是让糟糕的学生流露出对成功的向往,流露出学习的自信。有一次我在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教学《在沙漠中心》,刚开始连“圣埃克絮佩里”都读不对,读了好几分钟才读对了,这就是进步。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未经凝视的文章是毫无意义的,未经凝视的学生是毫无意义的,未经凝视的课堂也是毫无意义的。凝视是心灵的感悟。

得“心”。

“得心”才能“应手“。没有难教的课文,只有不悟的心。你是怎样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你的课堂就是怎样的。风格即人,课堂即人。

免责声明:如文章转载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 或留言,我们尽快删

点 "阅读原文"看长葛家校联盟今日头条号

肖培东课堂实录(肖培东课堂八得) 第2张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