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种定义
兔子是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别称月精、三瓣嘴、扑朔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兔形目、兔科的统称,全世界共有11属60种,按体型可分为小型兔、中型兔、大型兔等,按用途可分为食用兔、毛用兔、宠物兔等,代表物种有草兔、雪兔、高原兔、华南兔等。
二、外观形态
兔子的身体分为头颈部、躯干部、四肢、尾部四个部分;头部较长;口较短,有上、下唇,上唇有纵裂,门齿外露,口边有触须;鼻孔较大,内缘与上唇纵裂相连;耳朵长而大,可超过头部的长度;体表被毛,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灰白色、灰褐色、黄灰色等;腿四条,前肢比后肢短;尾巴短小。
三、分布范围
兔子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北美洲等地,少数分布在欧洲和南美洲,我国有9种,其中草兔除华南和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雪兔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高原兔分布在青藏高原,华南兔分布在华南地区,东北兔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塔里木兔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
四、生活特征
1、草食性:兔子是草食性动物,自然条件下主要以青草、树叶、果实、块根、苔藓等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蔬菜、瓜果、红薯、玉米、小麦、干草等,也可投喂兔粮、颗粒饲料等。
2、夜行性:兔子是夜行性动物,得益于兔子的眼睛能大量聚光,就算是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看清东西,白天常安静的躲藏洞穴中,到了黄昏后才出来活动,翌日清晨再返回洞穴中。
3、穴居性:兔子有挖洞的习性,洞穴为兔子繁衍后代、躲避天敌提供了庇护所,形状稍斜向下且与地面平行,深度约70~80厘米,最长可达1米以上,有些种类还会挖掘多个洞穴。
4、警惕性:兔子的胆子非常小,警惕性高,对声响、陌生动物极为敏感,突然听到声响会“惊场”,受到惊吓后食欲会减弱,正在产仔的母兔容易难产,哺乳期的母兔会拒绝哺乳。
5、食粪性:兔子有食粪的本能,通常兔子会排出两种粪便,一种是粒状的硬粪,一种是团状的软粪,排出软粪后通常自己吃掉,目的是继续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并回收有益菌群。